论企业财务治理目标的现实选择(2)
2017-11-29 01:53
导读:5、企业资产存量的重组和增量的优化配置及其企业的吞并和分立,也是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的。 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市场经济的财务治理中具有新的特点和
5、企业资产存量的重组和增量的优化配置及其企业的吞并和分立,也是遵循利润最大化目标的。
利润最大化目标在市场经济的财务治理中具有新的特点和作用,但由于其固有的限制,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正。
首先,应树立以下观念:①利润最大化只是一个相对理想的概念。利润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其中包括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选择次优化目标。为获得最大利润而不惜任何代价的做法,是不必要也是不可取的。②利润最大化不即是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生产经营净成果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经营收进减往生产经营支出后的余额。而效益最大化是投进产出之比例。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尽对指标,而效益最大化则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利润最大化并不意味着投进产出之比也是最高的。这就提醒治理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同时要进步效益之比。这样才能使企业规模扩展与集约经营并重,效益和利润协调增长。③利润最大化不仅意味着报告期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也应包括更长时期内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在实现当期利润目标的同时,要顾及本期决策可能赐与后各期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我们还应考察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指标,对利润最大化方案作出正确选择。从当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的较大,如坏帐过多、负债过大、本钱用度过高、净资产收益率过低等题目出发,我以为企业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它反映企业盈利的真正绩效,也是杜邦体系的核心指标。通过这一指标,可以找出企业中影响利润高低的因素和解决的办法。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均匀净资产=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权益乘数=(销售收进÷均匀总资产)×(税后利润÷销售收进)×(总资产÷净资产)。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从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分解中可以得出,要进步净资产收益率,就要不断进步税后利润,就要求企业进步销售收进,加强内部治理,降低产品本钱,进步销售利润率,同时要求企业有适当的负债,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使企业获利更大。
2、存货周转率和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和应收帐款是企业资产帐户中两个重要的科目。存货的高低影响着企业占用资金的高低,影响着销售本钱,从而影响销售利润。应收帐款的长期挂帐是企业坏帐的根源。加强对二者的治理能进步企业的利润。其中:存货周转率为:产品销售本钱÷存货均匀余额×100%;应收帐款周转率为:赊销净额(销售收进)÷均匀应收帐款。
3、本钱用度利润率。本钱用度题目是当前企业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题目。一个企业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过低并不是由于产品销路不好,而是由于本钱用度太高。加强本钱用度的控制,已成为很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题目之一。因此企业在如何进步利润的决策中,重点要放在降低本钱用度上。这就需要检查本钱用度利润率的高低。本钱用度利润率为:利润总额÷(营业本钱 期间用度)×100%。
4、活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是考察一个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负债经营已成为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但负债过多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能否偿还到期债务是确认企业破产与否的界限,同时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和债权人据以借贷的评判标准。其中,活动比率为:活动资产÷活动负债,资产负债率为:负债总额÷资金总额。
所有这些指标结果应至少不低于本行业的均匀指标水准,否则意味着该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和经营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