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的真实性与透明度(2)
2017-12-03 03:37
导读:现在国际上关于真实性与透明度的一些标准 据说已有七十多项标准,最主要的是IMF的两项标准,一是特殊数据的公布标准,像SDBS,GDBS.国际证监会协会、
现在国际上关于真实性与透明度的一些标准 据说已有七十多项标准,最主要的是IMF的两项标准,一是特殊数据的公布标准,像SDBS,GDBS.国际证监会协会、世界银行、国际公司治理论坛等国际组织对不同行业、部门,分别都在制定不同的透明度标准,也在积极按这些标准作有关准备,实现国际化的接轨。国际上关于透明度的标准主要是金融财政方面的,也涉及到政府的公布,像决策透明度就是指政府。
证券市场的真实性与透明度 看来执行得就比较差。这里先举个例子:上市公司的数据就值得怀疑,从已经揭露出来的事实可以看出,做假帐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问题的第一点,第二点是股民私人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有一次一家公司的年报,十大股东里,排在第九的是黑龙江某林区的一个人。这显然是有人买了他的身份证。股市上没有真正的实名制,很多人一人有很多的帐户,明显是买的。而在中国可以买到身份证这也是很独特的现象。一下子就把证券市场的真实性给搞乱了。可以说从一开始这个基础就乱了。从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上得知,中国有五千万股民,实际上起码有一半是农民。这个责任不在证监会,在人民银行,刚开始是人行管的,当时国家没有想到人们会去买身份证,结果一下就被钻了空子。现在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另外中国重名的很多,查处也不方便。第三个就是中介机构。按道理讲,中介机构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市场的真实性与透明度,但是我们的中介机构它本身就作假,好多案例都反映了这种情况。像包装上市等,很多中介机构在中国没有遵照它应有的职业道德,反而造成了不真实。第四个是中国确实没有一套制度能保证证券市场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度。当然,现在证监会改进多了,但是实际上有些不是因为证监会而是制度上存在问题。证券公司作为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对真实性与透明度也做得不够。很多证券公司用多头上市,用很多私人帐户,而按规定应该是要求用机构帐户。过去不仅在二级市场上,而且在上市过程中,有些上市公司的数据是假的人们也默认了,作假的并没有负应负的责任。现在我们的管理严多了,如果你作假你就要负责。第五个是登记公司。这是关键一环,但是在过去十年当中它也没有做好。第六个是交易所的问题。真实性问题中有一个是关于交易记录的真实性,同时透明度问题上有一个交易所本身的透明度。举个例子,印象当中,中国的交易所的财务报表就没有公布过,而其他国家都是公布的。最后是监管部门,包括人行,计委,证监会,也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决策透明度,法规的透明度,数据的及时公布,网上查询等。这七个都是整个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体,从实际上看,每个环节都有问题,有的在初期就存在问题了。比如“猴王”在当地人人都知道他不行了,而外地的股民却不知道,可见这种获得信息的不均等差距有多大。很显然,这个问题说明证券市场一没有及时传递,二缺乏一个传递机制。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其实很简单,原因就是在中国作假的成本太低,收益太高。现在上假帐问题也很严重,如果能够做到严格处罚,那么作假的成本是很大的,这样慢慢就会杜绝这种假帐出现。相对于假药假货而言,证券市场的作假收益更大,成本更低,因为他直接骗消费者的钱,几张表就可以骗到几千万上亿的资本,但整个市场为此付出的成本是沉重的。这种作假不仅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差,还有投资者预期的变化,他们会认为所有的都是假的。这个代价现在就已经出现了。因为在股市中,假的信息也是信息,也反映到股票价格里面了,也反映在投资者的预期里了。这就是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核心,也就是中国投资者本身的预期把作假也作为一个既定前提了。所以当国家发布政策时,本来是要让往东走,结果股民却往西走。预期理论和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市场是有预期的,是能够知道所有信息和能够筛选信息的,这些理论都包含在整个股票市场有效性理论里头,都包含在股票的价格指数里头,充分反映了他的信息解释变量,就是不真实也成为一种真实情况了。在具体的操作当中呢,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对中国股市的长期不真实和透明度低的反映,这种反映已体现在成千上万投资者的行动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