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度层面看股权融资偏好(2)
2017-12-04 01:56
导读:(三)证券市场发展缓慢,证券市场发行政策存在严重缺陷 (1)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在我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债券却没有得到相
(三)证券市场发展缓慢,证券市场发行政策存在严重缺陷
(1)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在我国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债券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债券市场基本被国债垄断,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2001年我国股票发行(包括增发、配股)筹资高达1252.34亿元,企业债券发行筹资则仅有147亿元;2002年固然企业债券市场有了较大的回升,发行筹资达到325亿元,但仍然赶不上股票发行筹资的金额(见表1)。企业发行债券受到政府等有关部分的严格限制,对项目的审查较严格,对资金投向的约束有较强的刚性,相比之下,股票发行则相对宽松一些。
资料来源:中国监视治理委员会编:《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200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证券发行制度不健全。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证券市场对各种制度的制订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之中。我国的股票发行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再到现在推出的保荐人制,离资本市场发达国家推行的注册制还有很长的间隔。在目前的发行制度下,股票上市并非易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经过层层审批。
(3)证券市场发展还不成熟,缺乏多样化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可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重要投资工具,它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品种;另一类是在前者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有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互换协议等类型。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对证券市场发展有积极作用。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交易品种仅有股票、债券和基金,而衍生产品还几近空缺,
二、意见和建议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对其公司治理和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
1.完善国有股转让机制,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要实现股权主体多元化,逐步用适当的方法减少国有股比重,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政企不分的状况,进一步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在国有股减持的条件下,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职员结构。规范国家股东和大股东的行为,使非流通股逐步流通,培育公司收购吞并机制,消除非流通股股东利益与流通股股东利益差异的根源,树立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理念。
2.建立有效的经理人激励监视体系。首先,要培育企业家市场,坚持经理职员公然聘任的机制,将竞争机制引进经理聘选中,对经理进行上岗竞争激励,选择出优秀的经理人,调动经理人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完善经理人报酬支付体系,使经理人报酬多元化,以激励经理人努力工作,逐步推行年薪制,增加经理人持股比例,并设计股票期权等激励制度,使经理人收进与公司业绩相关。最后,健全企业经理人监视考核机制,采用多指标综合衡量经理人业绩,避免经理人的短期行为。
3.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上市公司大股东凭借控股地位制定配股政策从流通股股东处获取收益,而中小股东由于持股比例过低只能服从大股东的安排,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其监视作用,以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改变董事会内部人控制的状况,保护流通股东的权益。
(二)完善股票市场,发展债券市场,开发金融衍生工具
1.完善股票市场,规范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行为,逐步完善保荐人制的股票发行制度和询价制的股票定价制度。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发展债券市场。加快债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改革债券发行制度,进一步进步发行主体的信息表露义务和责任,保证公司债券发行、交易的正常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发展交易品种,进步债券市场活动性,活动性为投资者提供了转让和买卖债券的机会,是债券市场的生命力所在。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公司债治理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治理,健全信用评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