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风险管理变革的作用(2)

2017-12-06 06:42
导读:一些有待逐步解决的限制性因素 我国对国际战略投资者进入中资银行仍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点: 现行监管法规政策限定单一外资最高持股
  一些有待逐步解决的限制性因素  我国对国际战略投资者进入中资银行仍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点:  现行监管法规政策限定单一外资最高持股比例为20%,多家外资战略投资者对一家中资银行持股比例不超过25%的限制,将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外国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形式是收购中资银行的股权,一些全球性的大银行在其以往的兼并收购中寻求的都是控制性的股权投资,但对中资银行的投资参股有20%的政策上限,从现在实际发生的外资参股情况看,已非常接近这个上限,如汇丰银行投资持有银行19.9%的股权。25%的持股上限更限制了意欲进入同一中资银行的多家外资战略投资者。一些战略投资者认为,只有持股足够大,在董事会与高层管理中才会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对其参股银行的内控、风险管理与新产品业务的开发才能有实质性的帮助,才能促进其市场价值的提高与保障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否则,作为少数股东,战略投资者的影响力必定有限。  政府职能的转变还有一个过程,政府干预银行经营的情况依然存在,商业银行的自主审贷能力受到很大制约,这也制约国际战略投资者发挥其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应有作用。所以,外资战略投资者进入中资银行,带来的先进管理和控制风险的技术、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吸收,仍是有待观察的事。  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文化还很不成熟,现有管理人员固有的行政官员式的管理思维不是挥之即去的。因此,中资银行改革在改制后的较长一段时期,仍将是带着行政官员思维行使职责的管理者掌管着银行决策。中方高层管理者接受规范公司治理下的运作程序,按照规范公司治理要求进行有效的权责分配,并在治理过程中实现权力有效制衡,也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里中外双方高层管理者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磨合,这对占少数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委派的代表来说,其积极作用的发挥也将构成很大的制约。  中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仍需时日。银行要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从银行内部讲,关键是商业文化和风险文化的建立。风险文化必须是一个自上而下认同、共享的理念。建立中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在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中,融合中国的本土民族文化,这种融合也需要中外双方的管理者在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中通过协调与合作体现出来,并直接对全体员工的风险控制意识和理念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能说外国战略投资者进入中资银行后对风险管理改善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还不能对这种作用寄予过高的期望。  建立良好的诚信环境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既需要健全的法规体系和严格的执法行为,又需要各市场参与主体有强烈的市场诚信意识。但是,中国有关维护和保障社会诚信环境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而且既有的法律法规还不能执行到位,这必然使一些市场参与主体设法钻法律空子逃债、废债、赖债,让银行很难管理和控制这种客户的信用风险。所以,即使国际战略投资者进入中资银行,利用先进的管理和控制风险技术,也必须从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这个基础性工作做起。良好社会诚信环境的缺乏将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上一篇:证券发行制度的经济分析及评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