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进WTO后的企业资产与财务治理制度的创新
2017-12-08 03:05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试论加进WTO后的企业资产与财务治理制度的创新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一、观念创新
一、观念创新
WTO规则实在就是法治规则。朱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
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关于“按照法制同一、非歧视、公然透明的原则,抓紧完善既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涉外经济法规体系,确保执法公正与效率”的要求,为进世后财政部分的资产与财务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财政企业治理工作的政策法规,要符合国际经济惯例,遵循公正、公平、公然的原则。因此,作为财政企业治理,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转变传统的财政行政治理观念。一是要遵循法制同一原则。按照WTO协定的要求,中心政府负有保证WTO协定在全国范围内同一的责任。因此,财政治理企业的政策法规不得违反WTO协定中我国所做出的承诺。二是要遵循非歧视原则。即要非歧视地进行市场活动,打破地方封闭和行业的垄断,建立全国同一的市场。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部分必须遵守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对进口商品以及外国人的知识产权与本国商品以及本国人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对国内其他地方的商品及服务与本地商品及服务一视同仁;根据我国所做出的承诺,要给予外国服务和服务者提供相应的待遇;对来自WTO不同成员的商品、服务、投资或者知识产权要同等对待。因此,财政治理企业的政策法规,要逐步取消对国有企业的各种倾斜政策和优惠政策。三是要遵循公然透明原则。WTO要求所有一切有关贸易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必须公然,并且在公布和施行之间一般要有一段时间间隔。在制定和修改政策法规过程中,要发扬***,广泛征求各方面包括被规范对象的意见。因此,财政治理企业的政策法规(包括资金安排政策)必须公然,要使每一个纳税人享有一个信息对称的竞争环境。四是要积极制定既符合WTO规则,又适宜我国基本国情的积极的财政治理企业政策法规。
二、创新
财政企业治理工作必须以建立企业制度中的国有产权治理为工作核心和法律依据、以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同一治理为原则来开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治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国有产权治理的方式是实行“国家所有、分级治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管”。从前段的实际工作的情况看,在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治理上有一些熟悉误区和分歧。有的人以为,加强治理便会轻易导致“一管就死”。但实在不然,其题目的关键是要把行政干预与产权治理分开。由于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同一治理是指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的产权治理,而不是指过往的下达财务指标等方面的行政干预行为。企业的产权治理不规范是不能“搞活”企业的。有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越位”和“缺位”,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过多,使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治理工作形成了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巨额资产流失、宏观治理失控的局面。对此,必须夸大指出,资产是财务的载体,财务是资产的实现价值,企业资产与财务同一治理,符合经济运行的基本。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必须由财政部分同一治理,是由国有资产与财务的经济本质特征与经济运行规律决定的,是强化财政部分职能作用的体现,是其他任何部分不可替换的。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必须由财政部分集中同一治理,不能政出多门,不能继续形成宏观失控的分散的隐蔽的巨大的资产流失局面。当前,无论企业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如何多样化,产权关系如何复杂化,都必须从国家投进到企业的资本及其营运抓起,捉住了国有企业产权的治理,就捉住了企业国有资产与财务同一治理的“牛鼻子”。因此,既然要进行国有企业财务的治理,就必然要进行国有企业的产权治理,并在产权治理方面有理论创新。
中国大学排名
三、制度创新
世界各国经济经验表明,制度的好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当今世界上既有成功的市场经济,也有失败的市场经济。建立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建立好的法治市场经济。建立了有效的***制度和法治环境,才能有效地解决国有企业低效率、国有资产流失、权力资本***、经济关系混乱与失范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财产再分配不公、诈骗、股市泡沫、公权不彰、法治不行等题目。在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的情况下。必须破除旧的、过期的、不适应WTO规则的企业财务治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WTO规则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要求的企业资产与财务治理新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规范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