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3)
2017-12-09 01:12
导读:反映财务综合实力绩效的指标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1)反映学校经费来源及规模指标。学校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加地方)拨款和学校自筹两部分。经费
反映财务综合实力绩效的指标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1)反映学校经费来源及规模指标。学校经费来源主要有国家(加地方)拨款和学校自筹两部分。经费总收进反映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和后劲。国家拨款主要包括主管部分拨付的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用度、基建经费等各项资金。学校自筹,包括学校教学、科技、后勤、对外服务、开办校办产业以及从社会各界获取的各类赞助与奖学金等款项。反映学校经费来源及规模指标包括学校总经费收进、学校自筹经费收进、科研服务收进等。
(2)反映学校办学条件指标。主要有学校年末固定资产总额、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生活用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图书册数、生均体育设施、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比率等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2.财务运行绩效指标。所谓运行绩效,就是按照投进与产出相比的社会经济效益原理,对高校财务运行效能、效率、效益等多种产出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如何使有限的资金获取最大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映为财务绩效。财务运行绩效指标主要包括师生比、教师占学校教职工的比重、职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各占事业支出的比重、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教师人均教育事业收进、教师人均科研服务收进、经费自给率、学校自筹经费增长率、科研服务收进增长率、教育事业收进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基建投资竣工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预算收支完成率、万元财政投进培养学生数、学位获得率、毕业生
就业率、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重点学科增长数、国家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增长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增长数、省(部)级重点课程增长数等。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财务发展潜力指标:财务发展潜力反映了高校负债状况和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及其事业发展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校多元化筹资渠道已形成,因此,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发展潜力,衡量高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的承受能力就成了高校财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反映财务发展潜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年度收支比、借进款占学校总经费比重、暂付款占全部活动资金比重等。
由于篇幅关系,本文只设计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至于指标权重、评价模型和方法,将另文论述。此外,随着高校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进,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不断修订和完善,以更科学地反映高校的综合财务实力和运行绩效,推进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国永.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理、方法及运用[J].教育与经济,2007(3).
[2] 彭海颖.高校财务治理目标及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5(11).
[3] 洪林,陆为群.关于地方高校实施绩效评价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