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性质及筹资途径(2)
2017-12-09 01:16
导读:(四)转动发展模式 即靠学杂费节余转动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尽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是此种模式。它是一种建立在少量资金投进或三无(无先期投资、无自建
(四)转动发展模式
即靠学杂费节余转动发展的模式。目前,我国尽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是此种模式。它是一种建立在少量资金投进或三无(无先期投资、无自建校舍、无专职教师)基础之上,依靠学费,以生养学,艰苦奋斗,逐步积累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筹资在很大程度上成了阻碍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我国现在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本钱需要10000元左右,一个大学生的学费仅仅能维持其支出,谈不上什么节余;另一方面,民办教育由于在教学质量、学生生源、师资气力等各方面都不及公立学校,若收取高额学费,势必会将一些学生排除在校门之外。因此,仅靠学费收进来实现民办高校快速转动发展变得不切实际,轻易导致民办高校错过目前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我国民办高校的筹资现状
占有关资料记载,截至2001年底,经各级教育行政部分批准的各类民办高校机构有1391所,注册在校生128.1万人。民办高校数目已经达到我国高中后教育机构总量的40%,在校生数目占全部高等教育在校生的10%以上。然而,在民办教育喜人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题目。如单个民办高校的规模普遍较小,教育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质量普遍较差,且生源严重不足等题目。从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阻碍我国民办高校壮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制度性障碍;二是经费短缺。制度性题目固然重要,但其解决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源做后盾,故首先要解决的应是资金短缺题目。
资金缺口的存在给民办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阻碍着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壮大,甚至威胁到民办高校的生存。(一)资金不足导致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不了规模,上不了档次,致使生均本钱高昂。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购置教学设备,不少民办高校中途倒闭。(二)民办高校建设所必须的软件也需要大笔资金投进。以聘请高校教师为例,高水平的教师需要支付较高的劳动报酬,受资金捉襟见肘的约束,民办高校给予教师的薪酬很难与公立高校相匹敌,使很多民办高校
招聘不到更多高水平的教师,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继而影响到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和生均本钱。(三)由于教育消费信贷偏向于公立高校学生发放,使得民办高校学生一方面在校和生活用度偏高,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外来资金助学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我国民办高校的筹资方略
解决民办高校的资金“瓶颈”题目,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这是民办高校得以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为了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必须有多种筹资渠道。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倾斜,更需要上的资助。鉴戒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单纯以学费为融资渠道的办学模式必然使民办高校丧失其社会性,终极导致办学失败。除了传统的以收取学费为主要的筹资途径外,民办高校还应从政府资助、社会捐赠、银行贷款、福利彩票及股份制化等五个方面进手解决筹资难的题目。
(一)积极争取政府资助
获得政府资助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途径。政府对学校的资助,可以减轻学校的财政压力,使其将留意力转移到进步教学质量上来;可以降低民办高校的收费,保证其与公立高校拥有相等的财政补助,以吸收更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制定获取资助的条件,对民办高校进行必要的治理。但需留意的是,政府补助只是辅助性收进,不可能成为资金的主要来源,否则就失往了民办的意义。民办高校应立足本身,以其内部灵活的运行机制,多方开拓筹资渠道,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政府资助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来实现。由于我国财政比较困难,政府直接拨款显然不太切合实际,但可通过间接方式向就读于民办高校的学生予以资助。众所周知,政府的公共财政经费来自于全民纳税。因此,对所有的纳税人及其子女,不管其就读的高校是私立还是公立,均有享受经费的权利。例如,浙江长兴县政府为扶持民办教育而向学生发放教育券,即由政府向在读学生发放教育券,学校招生后,凭学生上缴的教育券从政府获得相应的补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