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入银行借用短期外债无息准备金制度的探(3)
2017-12-12 02:56
导读:本文认为,鉴于无息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必将突破《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以行政手段核定银行总借债额度的限制,再以旧的短债指标作为缴纳无息准
本文认为,鉴于无息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必将突破《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以行政手段核定银行总借债额度的限制,再以旧的短债指标作为缴纳无息准备金的计算基础已经缺乏实际意义。并且,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原有的短债指标核定方法本身也值得推敲。因此,从调节境内外外汇资金成本的差异,促使银行优先使用境内外汇市场资金这一出发点考虑,拟推行的无息准备金制度应该将所有的银行短期外债纳入计算基础,但是要区别对待银行借入外债的不同规模。即对在一定规模范围内的短债,实行平衡境内外外汇资金成本差异的准备金率;对超出该规模的短债,则实行阻止性的准备金率。但是,这个规模不应该是原有的银行短债指标,而是按照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等数据公平设定的。本文推荐以统一的境外可借债比率(短期外债指标/实收资本)为计算基础。考虑到中外资银行禀赋的差异,可考虑在它们之间设定不同的境外可借债比率;但在同一性质的银行之间,应设定统一的标准,以维护银行间的公平竞争。
结合近三年广东省辖内外资银行短债指标的核定和使用情况,本文认为境内外资银行借用短期外债的合理规模应限定在外汇实收资本或营运资金的五倍以内。但由于数据收集方面的原因,确定中资银行合理的借债规模存在较大困难。
(二)准备金率的确定
设定恰当的准备金率是无息准备金制度能否成功的关键。实行过高的准备金率,会大幅提高资金成本、降低投资和长期的经济增长;设定过低的准备金率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上文建议,对在一定规模范围内的短债,实行平衡境内外外汇资金成本差异的准备金率;对超出该规模的短债,则实行阻止性的准备金率。所谓平衡性的准备金率,即通过设定该准备金率,使得境内外资金的直接成本大致相等;而阻止性的准备金率,即通过设定该准备金率,不但要调节平衡境内外资金的直接成本,而且要抵消境外资金各种潜在的境内超额收益。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直接成本差异。当前影响境内外资金直接成本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优惠t。银行在指标内利用外债可以按转贷款抵扣营业税(5%),这是境内银行踊跃拆借境外资金的主要原因。(2)利差i。即境内与境外融资的利率差异。
2.潜在的超额收益p。当前主要表现在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上,这里以香港的一年期人民币NDF值为参考。
因此,平衡性的准备金率应该等于t i。由于i值可为正或者负,本文建议i的取值范围不要小于0。至于阻止性的准备金率,至少应该等于t i p;此外还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在一定幅度上调高阻止性的准备金率。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银行更注重于境内市场的利用和开拓,通过“进口替代”来达到减少借用外债的效果。同时,外汇局至少要半年检讨一次无息准备金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各部分的准备金率。
(三)准备金币种的确定
从广东省外债币种结构看,2005年末广东省外债中美元占67.87%、港币占28.66%,二者合计占总外债量的96.53%。因此本文建议先实行美元、港币按原币种缴存借款准备金,其他币种折算成美元缴存。但是可以考虑把统一准备金币种作为下一步的更严厉手段。
(四)准备金余额的确定
是按照银行短期外债的日平均余额还是最高余额缴纳准备金,是目前讨论得最多的两种方案。本文认为应适当考虑借债余额波动较大的银行。因为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逐步深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以及人民币与外币的交易量都会越来越大,作为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做市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资金需求量,其境外借款也会发些更大的波动。出于以上考虑,本文建议按照银行上月短期外债的日平均余额来确定应缴纳的准备金。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五)关于远期信用证的探讨
现行的银行短期外债统计监测口径,包括银行对非居民承担的、期限在1年(含)以内的境外借款、境外同业拆借、境外同业存放、境外联行和附属机构往来(负债方)、非居民存款和贸易项下1年期以内远期信用证等债务形式。但其中远期信用证又有别于其他形式的短期外债。首先,远期信用证业务不存在实质性的外汇资金流入;其次,远期信用证属于银行的表外业务,一般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违约风险较小,历年来银行信用证垫款的发生额也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