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关系现状分析

2017-12-21 05:00
导读:金融论文毕业论文,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关系现状分析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毕业 摘要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同时实现经济
毕业

摘要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同时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是各国宏观调控所追求的最佳目标。斯旺曲线说明货币政策是内部均衡的基础,汇率政策是外部均衡的关键,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是一国实现内外部均衡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在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定阶段,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难以避免,对冲突的协调问题逐渐引起学术界及决策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协调问题,以期为开放经济下我国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从长期来看,我国政策协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资本的自由流动及人民币汇率的完全浮动。本文从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入手,阐述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存在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在维持经济内外部均衡的前提下,试着提出了实现我国政策协调长期目标的路径,同时借助于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的冲突及协调理论,设计出了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中期协调策略和短期协调方案。

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在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联系的理论及冲突协调理论,以期为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及协调问题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考察了分析了1994来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及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是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国际经验借鉴。本章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角度看各国货币汇率政策的协调,正反两方面对利率、汇率自由化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践进行比较,进行深入地思考。第四部分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随着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加快,我国应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应选择合理的汇率制度,并谨慎的开放金融市场。并提出了这个过程中我国货币汇率政策协调的长期目标、中期协调策略和短期协调方案,为宏观经济管理献计献策。

关键词:开放经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协调

导论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改革开放前的20世纪70年代,我国处于中央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外汇管理制度,相应的汇率制度是固定的钉住汇率制度;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改为强制性外汇计划,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和以维持出口产品竞争力为目标的多重汇率制度,即官方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或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在1994年之后,我国对外汇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措施包括实行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事实上这种汇率制度是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中国政府应对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临时性措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之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长,中国政府并未改变人民币事实上钉住美元的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加入wTO承诺的兑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更加紧密。2002年底以后,巨大的贸易顺差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加剧中国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程度,国际资本市场形成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投机资本加速流入中国,使外汇占款过多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

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注重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的,为实现内外均衡,我国不断在宏观调控方面做着努力。在目前我国财政政策施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内外均衡就要求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运用。因此为应对日益突出的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我国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效果提升了国内货币市场的利率,进一步扩大了国内外利差水平。同时,国际市场出现的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大规模的外国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以期套取利差和汇差的双重利润。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实际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大量外资涌入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直接导致了央行外汇占款快速增长和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从而极大地冲击了最初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使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威胁。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使我国中央银行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是固定汇率制度不利于国内经济调整,难于抵抗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规模攻击,恢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2005年7月21日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代写网

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富弹性的汇率制度。但是这种汇率制度实际上仍然是一种参考美元为主的软钉住汇率制度。所以在中国逐步走向开放经济,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我们还比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解决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的政策冲突。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在实现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但资本流出流入仍受限制,利率仍未市场化,东亚金融危机告诉我们应该稳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过程,运用恰当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来防范和化解外部风险的冲击。因此对于如何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解决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性的问题就成了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试图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的原因,寻求二者互相协调的机制,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谏言献策。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认为,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是各国宏观经济追求的最适宜状态,实现内外均衡这一目标要求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内外均衡的必要条件与重要保证。货币政策是内部均衡的重要因素,汇率政策是外部均衡的关键,货币、汇率政策的协调有助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为明线,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的实现为暗线,从西方主要汇率理论的分析中探寻货币与汇率的关系以便求得二者协调,同时借鉴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家协调货币汇率的经验从正反两方面对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进行分析,针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探寻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配合的长期、中期和短期措施。

本文在分析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时,运用归纳与演绎方法,总结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汇率与外汇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协调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有:1.定量与定性相结合。2.注重动态分析方法。在静态分析的同时,加入时间因素,使用图表、比较的分析以动态的眼光回顾或是前瞻,以使研究更具现实可行性。

    上一篇:上海最有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