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的货币数量理论(2)
2017-12-25 04:46
导读:在具体分析之前,有一点值得引起注意:数量论描述的是货币数量和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经济学一般用价格指数的方法来描述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但是
在具体分析之前,有一点值得引起注意:数量论描述的是货币数量和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经济学一般用价格指数的方法来描述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但是李嘉图的时代还没有价格指数,他也不认为一般价格水平是一个有意义和可衡量的量[5]。所以他主要用金块的升水表示货币的贬值,即用金块相对于纸币价格的上升来描述价格水平的变化。
三、李嘉图的货币数量分析
1、货币量和产出的关系
从一开始李嘉图便是一位严格的货币数量论的倡导者,并且是最坚定的货币数量论者之一。这种严格的数量论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货币的需求弹性为无穷大,任何数量的货币都将被经济体系吸收而不会过剩,即“到了实行限制银行兑换硬币的条例时,对纸币发行过多的抑制就完全消失,······,银行愿意贷款时,总会有借款人存在”。[6]对此,李嘉图的推理如下:[7]货币数量的增加首先会降低利率[8],而利润率是不会变的,因为它决定于实际的生产要素。[9]从而对货币数量的需求之大是难以限定的,因为:“对银行的货币需求,由使用这笔货币所取得的利润和贷款者愿意借出钱来的利率之间进行的比较来决定。如果他们收取的利率比市场利率为低[10],不会有什么钱借不出去。如果高于市场利率,那么向银行借款的便只有奢靡浪费的纨绔子弟了。”[11]因而额外追加的货币就会为较高的价格水平的商品流通所必需。价格上涨到一定水平之后,由于货币不再过剩,利率会提高到原先的利润率的水平上来。货币数量的变动最终只影响了价格水平。在李嘉图看来,上述理由适用于(可兑换黄金的和不可兑换的)纸币和黄金,因而货币不会过剩的原理总是成立的。只是黄金的过剩和纸币的过剩所影响的范围不同,如果所流通的是黄金和白银,其数量的任何增加会散布到全世界去,如果所流通的是纸币,则他只会散布在发行这种纸币的国家内。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从上面数量说的第三条可以看出李嘉图实际上采用了充分
就业的假说,从而否定了货币数量的增加与产量水平的任何联系。但是一件有趣的事是,他也承认工资变化粘性的存在,认为货币工资随着价格的变化所作的调整是缓慢的,因此,价格的上涨会引起实际工资的下降,使更多的劳动者就业,从而同意货币数量的变化会产生实际的影响,然而,李嘉图认为价格变动所产生的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而且是微不足道的,将为储蓄下降的影响所抵消。因为那些有着固定的工资和年金收入的阶级以及那些有着高储蓄倾向的阶级的实际收入将相应下降。因此,总的说来,李嘉图坚持货币是不会引出产品来的观点。
2、开放经济中的货币问题
李嘉图所坚持黄金在国际间的分配和货币自动调节原理是其持严格的货币数量论的最好证明,他认为全世界的贵金属是根据流通的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各个国家的,这种分配比例取决于各国的实业和财富,从而取决于各国的支付数目和频率。这样分配的贵金属在所有的国家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因而不存在贵金属的进口和出口。当在一国发现金矿或增发纸币时,货币价值会相应低落,这时,有一部分硬币将被出口,直到那个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货币价值重新达到均等[12]。在这儿我们将发现一件极为有趣的事,一方面,由于存在上面所说的货币价值的“国际间的缠结”,一国货币量的变化将导致贵金属国际间的再分配,从而这种变化所造成的本国的价格的上涨依赖于他国的货币政策,即使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保持不变,增发货币对本国价格的影响也会使极其微小的。另一方面,李嘉图的严格数量论又认为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任意调节货币的交换价格和商品的价格,货币量和商品价格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矛盾显而易见!在这儿要保证他的数量论成立必须假设各国发行银行所实行的政策完全一致,[13]或者在一个不存在那种“国际间的缠结”的孤立经济中讨论问题。其实李嘉图正是这么做的,在他给Bosanquet答复中的一段话可以证明这一点。“让我们假定有一种使货币不能有利地被出口的情况——让我们假定欧洲各国都用贵金属以进行它们的流通,每一个国家都根据英格兰银行相同的原理同时设立一家银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