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在校学生正日益成为网络参与的主体。本文分析了“网络新生代”的心理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重在预防,协调师生关系,优化校园环境,丰富第二课堂几方面为切入点来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网络新生代 心理健康 和谐家园
1995 年,美国著名学者尼葛洛庞帝在他的《 数字化生存》 一书中写道:“计算机不再只是与计算有关,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和速度横扫当今社会,网络文化正深刻改变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貌和精神世界。
转变观念,切实重视网络文化,正视正在成长的“网络新生代”,正确看待“网络新生代”的身心健康,及时调整我们对正在崛起的“网络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思路和策略,是教育引导成功与否,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
一、重视网络文化,关注“网络新生代”的身心健康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未成年人正日益成为网络参与的主体之一。他们在利用网络拓展学习空间,享受网络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消极因素的影响。而这种消极因素更多的则是网络所拥有的特性与未成年人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理智认识网络文化的严峻挑战与多重影响,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干预策略,维护与促进“网络新生代”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不要让他们成为网络的俘虏。
学生使用网络存在的问题:
1、从使用网络的时间上看,学生对使用网络缺乏自制力,没有时间限制,一旦上瘾无法自制,为自身应承担的责任与上网之间的冲突产生困扰,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2、从心理角度上看,网络成瘾容易影响到心理卫生和保健。部分学生的网络使用态度消极,存在一定的心理误区,在把网络当作一种宣泄的手段,甚至发展成为精神上的寄托。
3、从生理方面看,网络成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理卫生和保健。过度使用网络,易使学生视力下降,有的学生废寝忘食或者边吃饭边上网,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网络健康教育,重在预防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而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核心部分,所以学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应该统一在学生这个本上。
为此,学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做好“网络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化和引导工作,不是提供“说服”、“说教”和“灌输”,而是提供 “影响”、“选择”、“服务”和“引导”;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健康问题为中心”开展网络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宣传普及网络健康知识,重在预防。网络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发现得越早,对学生进行预防和心理干预的效果越好,因此,要从身心、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多关心学生。具体措施如下:
1、我们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以理性化的道德准则为依据,逐步形成他们的内在道德需要。特别要增强他们的自身免疫能力,增强他们对伪科学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律律人,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去做,并能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他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2、其次,培养学生去伪存真,合理使用网络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同学生传授上网知识、技巧(如怎样去网上快速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找到后怎样下载、保存等)时,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网上健康教育。互联网在方便学习、生活的同时,网上的各种信息鱼目混杂,泥沙俱下,有很多不健康的信息通过网络泛滥,必须使学生懂得“网络垃圾”的危害性,让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健康的信息,并能对不健康的黄色信息等进行反省、批评和处理,增强信息时代现代人必备的自我保护和生存发展的能力,使他们大脑中能树立一道无形的“防疫网”。同时,向他们介绍一些健康的、与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让上网的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3、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努力规范网络行为。现在的报纸上、广播里、电视里经常有报道:黑客袭击了什么网站、什么网站己瘫痪。黑客———这些精通电脑程序的高手拿自己的智慧去挑战别人,从而“陶醉”在技术的违法之中。其实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是非观,努力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4、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CIH病毒、蠕虫王病毒、硬盘杀手病毒……等),使学生明白病毒的危害———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将造成系统崩溃、使网络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5、确立现代网络教育理念,理智上网。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偶尔的消遣、娱乐是可以的,应当明确上网目的。在他们上网之前,引导他们确立明确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目的使他们知道,自己上网干什么,干多少,干到什么程度;暂时达不到目标,停下来,以后再干,可以帮助他们把任务写在纸上,限定时间,坚决落实;不在网上“闲逛”,拒绝不符合目的的诱惑、斩断网上的迷恋。在内心深处认识到、没有目的乱闯,逃避现实,在困难面前退缩,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逐步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实现心理平衡,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处理上网与正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网络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协调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如果不能做到,不但使教师的形象一落千丈,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言出必行,经常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良好的威信。这样要比只简单地说教更具有说服力,更能从内心深处感化学生。
以前我任教职一汽车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听说该班纪律差,常常把老师气走。我自认为自己专业能力过硬,责任心强,应该能对付他们。然而上几次课后发现绝非如此简单,这班学生基础很差,读初中时就是比较有“名气”会与老师作对的尖子。本来学校的网络是用来老师广播教学的,却被这些学生用来玩网络游戏,计算机课成了打机课,我一次次讲道理、甚至发脾气仍然难以维持好纪律,于是有一次我为了将课程进行下去就说:“愿意学的同学坐在前面,不愿学要玩游戏的的同学可以坐在后面。”本想大多数同学会支持我,但事实相反,只有几个学生愿意坐在前面,其他人在起哄声中全部挤到教室的后面几排。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本以为是出发点为学生好,自己教学也认真、学生自然会理解,然而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