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数字技术对广东网络产业的影响及对策(2)

2013-08-06 01:15
导读:二、 发达国家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网络产业的启示 韩国政府把和科技结合起来,独创了"文化科技"这一产业名牌,并把它确定为政府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

  
  二、 发达国家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网络产业的启示
  
   韩国政府把和科技结合起来,独创了"文化科技"这一产业名牌,并把它确定为政府重点发展的"六大战略性产业之一"。韩国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文化产业网络教学。在方面,韩国还建立了"游戏技术开发支援中心","游戏技术开发中心"。在图书、再线游戏等高新技术文化产业领域,韩国政府分工合作,由信息通讯部主管基础技术开发,文化观光部负责应用技术开发。
   日本学者日下公人在其著作《新文化产业论》中,极力地推崇日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且预言日本的文化产业很快取代日本的制造业,而成为第一产业。日本政府提出了21世纪"文化立国"的战略方针,通过所谓"产、官、学"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网络文化产业。近几年来,日本网络文化产业产值大幅提高。2002年,规模为2503亿日元(1美元约合117日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4%。其中,个人网络文化产业市场为1657亿日元,手机网络文化产业市场为828亿日元。有关专家预测,随着宽带网的进一步普及,到2007年,网络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可达5975亿日元。日本政府认为,网络文化产业是一支生力军。网络文化产业拥有巨大的包容性,可以在推动其他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阵地,日本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如何以数字技术  为核心的动画片为突破口,让日本网络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三、 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广东网络产业的对策
  

  (一) 加强数字技术研究
  首先需要加快建设新一代宽带多媒体基础传输网络,接入网络覆盖全国与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尽快构筑与国际网络接轨的基础信息平台。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其次,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引进消化,尤其是数字技术。日本就十分重视对技术的消化、改进和创新。日本在数字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市场占有方面,仅次于美国,日本着力研究数字技术开发文化资源,从而促进以数字技术为动力的文化产业发展,广东地区数字技术基础较好,企业,高校和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较多。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科技创新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来推动产学研的结合,进行网络文化产业核心技术的开发。另外,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信息传媒的迅速普及,使数字娱乐及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但是,当前广东网络文化产业核心技术十分缺乏,原创产品中文化内蕴的匮缺,企业竞争力低下等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广东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这种状况急需改变,要走向创新第一,创意为主的阶段,从"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制造"。
  当然,不具备自主研究开发条件的技术,也可以通过合作,引进的方式,消化吸收。例如可以结合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引入文化产业园或文化产业技术园的规划,将信息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园整合起来,吸引研发机构,国际数码文化企业的进入等等。
  (二) 以数字技术装备广东与创作,加强广东文化原创力
   在一个技术主导的世界上,文化意义的创造,同时必须就是她的技术表达方式的创造,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就是:她在上第一次使得文化内容的创造有可能在一种技术形态中获得完美的实现。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文化内容的原创性工作已经大规模地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比如,"网络"具有了全新的生存形态;造型、、、摄影、、设计等,已经广泛地与数字技术系统相结合。而文化产品原创能力低下一直是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改善这种状况的新的可能。广东信息产业的设计者们首先应该将文化研究与原创性工作纳入其战略构想。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三) 加强网络产品的人文设计,实现数字信息技术与人文技术的全面
  随着数字进入"内容时代",不仅网络文化产品会成为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汇流的新的亮点,人文设计还将普遍渗入信息产品开发领域,出现信息技术和人文技术的全国结合,信息产品将出现"人文化"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已经发现,成熟的信息社会决不意味着信息技术越先进越好,没有人文研究基础的信息产业,是有缺陷的信息产业,不能应付"内容革命"的挑战;不能与人文技术广泛结合的信息技术,是片面的信息技术,不能适应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四) 加强网络人文精神建设
  为了避免数字化技术在信息网络应用中产生的人格扭曲、人性丧失等负面影响,应从三个层面加强网络人文精神的建设,构建健康的数字化人文生态。
  1. 对数字网络技术的人文关怀。当人类对工具至上、技术决定论的信心已到了痴心崇拜地步的时候,也是对价值理性和精神的忽略之时;美德修养、理性崇高、个性丰满和精神健康将被无所不能的数字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要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不能忽略人类心灵的塑造,信息文明的声光电掩盖不了道德增值和情操修养的重要性。
  2. 协调数字网络技术与人的自由发展。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它使职业分工细致严谨,物质财富快速增长,工作和生活环境人造化和虚拟化;但面对数字化交往给人的个性发展、生命自由带来的深刻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在享受数字化技术恩惠的同时,要通过人文文化的交流,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整自我与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培养尊重个性、平等、自由的意识,追求理想情操和人格完善,培养对他人、社会、人类的责任意识的新的精神,进而促进数字网络技术、网络知识的创新,协调数字网络技术与人的自由发展,不断提升网络人文精神的境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3. 以网络文明为数字网络技术的可持续性提供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要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但科技发展并不必然会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网络文明、网络人文精神支撑的技术至上主义不仅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还可能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灾难。因此,我们必须把网络和人自身看作是未完成的、有待进化的社会存在物,在网络中倡导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关爱、诚实可信,以对网络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来促进网络文明,促进数字人文生态建设。
  总之,发展广东网络文化产业,不单单是追求技术的效益,还为了广东人寻找和提供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宿。作为建设和谐的广东网络文化产业需要两翼-人文精神和数字技术。缺少任何一翼,人类的生活都是不完美的,因为两者从根本上说都是以人为本,造福于广东人民。
  
  参考文献

  [1] 罗沛霖. 文化消费产业革命与信息高速公路[J]. 北京:与信息,1994,(4):11.
  [2] 阿多诺. 理论[M].伦敦出版社,1982:49.
  [3] 罗杰﹒德勒.媒介形态变化[M]. 明安杏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58.
  [4] 张岱年.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N]. 光明日报. 2000-10-17. 

上一篇:论网络搜索引擎对个性需求满足的效率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