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网络时代的个人传播网络毕业论文(3)

2013-08-21 01:08
导读: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思想、架构和技术,P2P暗合了互联网的元思想——“端对端”(end-to-end),即中立平台上的对等联网,互联网的控制权从此从各类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思想、架构和技术,P2P暗合了互联网的元思想——“端对端”(end-to-end),即中立平台上的对等联网,互联网的控制权从此从各类网站、搜索引擎被交还给用户个人。P2P在使互联网重返“非中心化”的同时,强调人人交互,揭示了PC机的“中心”地位及其作为个人媒体的潜能,处于网络上的任何一台都可以是活跃的,这是“媒介即讯息”的最好表征,也说明个人电脑具有深度改变网络人际互动的作用。当用户加入P2P网络,就可以平等创造、交换他们自己的内容,将来人们可以更容易地通过无线联网访问他人的PC机,通过自己的“桌面”而非服务器建立个人网站,实现包括WAP手机在内的任何终端设备的P2P对话。而这种个人将更具人性化、个性化和活力,互联网也将进一步突破目前技术框架导致的交流障碍和单调僵化,真正实现其最初的开放和共享理想。
  
  四、泛网络:个人传播的非中心化发展
  
  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就暗示过现代传播的离心化趋势。他说:“任何公路边的小饭店加上它的、报纸和杂志,都可以和纽约、巴黎一样,具有天下在此的国际性。”今天。人们可以在任何能连接Intemet的地方随时体验“天下在此”、“中心在我”的感觉,世界变得“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即麦氏所说的“重新部落化”。
  现代个人传播的发展潮流是技术化的网络化,因为只有将所有参与者作为一个个网络节点加以网络化,才能实现个人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梦想,这也是当今“个人网络化”的表现。这里的“网络”是一种泛指,它 在技术上有形,在感受上无形,包括固定电话网、移动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或其他任何建基于某种技术的通信或传播网络,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形式,比如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电视机与互联网的融合。十余年来,随着数字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三网合一”的实践推进,当前不同类型的物理网络及其终端设备都正在加速步入技术兼容、互联互通、服务共享的新时代。诸网互联是目前最重要的通信技术之一,其目标是使位置不同的子网互相连接并交换数据。如今世界通信业已在智能网、蜂窝网、无绳电话和无线寻呼等巨大成功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通信”(PCS)的理想传播方式,以期真正实现完全的个人传播。2004年,日本IT界明确提出“泛在网络”的概念,希望用任何一种数字终端都能随时随地利用宽带网。可以预见,个人传播将最终呈现出“泛网络”的鲜明趋势与特征,目前这类新应用的典型形式主要有手机媒体、网络通信等。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手机早已被誉为继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它既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网络媒介,也是继传统电话机之后最重要的个人媒介,并加速推动个人媒体的泛网络发展。诺基亚中国总裁何庆源曾说:“移动性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融合将引领新媒体的未来,移动终端正在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新兴媒体。”从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首家手机报以来,全国各地传统媒体纷纷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有关通信服务商合作,陆续推出基于WAP平台的本地手机报纸。2007年7月,中国移动已从局正式获得广告经营许可证。同年10月,江西成立手机台,成为该省首家具有独立采访资质、通过手机传播新闻信息的新媒体。一些用于手机的广告软件也在不断发展应用中,而广播电视、和小说等都有了适应手机传播的新应用,加之3G等通信技术的不断提升,使手机有望完全打通手机网与互联网的障碍,完成从早期简单的听和说的通信媒介到今天听说读写以至创作的、融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于一体的蜕变,甚至开始迈向融个人通信、新闻资讯、广告和娱乐于一体的个人化的“全媒体”。
  由于移动互联业务的发展和多功能手机的普及,2005年5月由Google率先推出的移动博客渐成热门网络应用,博客借助手机进入了泛网络时代,而手机则成为跨网络的个人新闻媒体。手机博客是互联网博客的WAP版本,其目标是以手机代替Pc机演绎“大型无线日记社区”的概念,注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博客的发布更新、维护等基本功能。目前,国内已有数十家移动博客商,中国博客网的手机博客频道甚至提出“用你的手机发现一切、报道一切”的口号。手机博客以其高移动性在发布新闻方面具有震撼的速度和鲜活力,可谓真正的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近年来著名的哈尔滨宝马撞人案、王府井凶杀案、重庆万州杀人案等新闻事件,都是事发现场的手机博客用户,在传统媒体记者抵达之前即用手机率先报道出来的。诚如传播学者保罗·莱文森预言,手机将超越互联网并使其成为自己的副手。手机博客表明互联网的力量正向手机转移,因此也是向个人转移,它拓展了传统博客的内涵和外延,昭示出现代个人传播的强烈参与性、主体个性和自娱自乐性,使手机完全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和个人表达的新媒体。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网络技术和多网络互连还暗藏着惊异的艺术潜能,为艺术领域的创作和消费提供了想象和技术的翅膀,这也是现代个人传播泛网络化发展的另一种方向。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少数前卫的作家、艺术家那里,网间通信和远程通信就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创作手段,他们利用当时的固定电话网、无线广播、卫星、等进行异地无线传播、在线交流和实验创作。近些年来,一些艺术家、专业人员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就跨网互联进行了各种联结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远程通信艺术活动。2002年8月,游戏设计师吉特曼在纽约市组织过一次特殊赛跑:在两个半小时内按规定路程到达终点,参赛队伍沿途要尽可能多地用手机连接上无线网络的节点,并必须拍下两张现场照片作为证明,而这些照片又被上传到网上成为一种可互动的网络艺术。…这类实验活动大大延伸了远程通信的外延,进一步打破了不同技术网络之间的壁垒,使抽象的网络变得有形有象,开启了广义互联网时代无限迷人的人类交往图景。
  网络艺术以互联网或多网互联为基础,其创作有着突出的个人性、交互性和即兴式等特征。由于手机是最便捷的个人媒体或“近媒体”,更多普通人开始利用手机和互联网进行即兴创作,除移动博客外,还可参与网站举办的手机短信、手机等方面的征文竞赛活动,使手机在通信、新闻之外又成为个人艺术媒体,其“全媒体”面貌越来越清晰。此外,由于今天互联网提供越来越丰富多样的个人在线应用服务,来自个人或团队制作的视频、电影、报和电子独立杂志等也随之发展,并成为网络个人传播或个人艺术的一部分。
  当今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普及应用使个人媒体的巨大潜能不断释放,个人越来越容易介入事务,民间的公众议题得以兴起,并进而导致一场比追求媒介接近权更甚的内容开放(open content)运动。互联网个人传播及其构建出的集群力量已影响到国家、主流媒体和其他公共领域,甚至推动现实社会进程,这从网民2007年揭露华南虎照片事件、2008年抗击西方媒体报道西藏3·14事件不实,及其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表现都可见一斑。个人传播的精神是自由、平等、开放和共享。但是个体素质的差异又使其带有过分自由、缺乏信用、芜杂无序、宣泄性强等明显缺陷,乃至“无政府主义”。2006年以来网上流行的恶搞、“人肉搜索”使网民“暴民”化,对社会和网络反而具有破坏作用。而各类不良、非法信息的病毒式流行,已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信息秩序,也给政府的传播管理带来相当的难度。这些都启示我们,只有合理构建未来社会中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才能有利于个人传播的健康发展,建设出一个绿色和谐的传播社会。
上一篇:试析现代网络存储技术网络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