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近日在协助我的客户做文化变革,中间故事多多,颇有点跌宕起伏,让我对于企业的变革管理有了更多的认识。
首先说说公司的变革背景。这是一家成立时间在十年以上的老公司,成立以来就凭借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优良的设备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行业内占据了一席之地。产品主要是出口国外,一度占据同行业出口第一名的宝座若干年。
只是,今日不同往昔。外部在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国外开始了产品反倾销,关税增加,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力竞争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内部是公司多年来并没有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建设一套更有效的运营系统,也没有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造成的后果是:公司在所有重大的绩效指标上均落后于竞争对手20%以上,公司已陷入亏损状态两年以上。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高层谋求改变,改变的方向和策略在此不多描述。我作为教练和顾问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更新和强化了自己的企业变革思路。内容很多,今天先分享一下两点:
1、 在变革中的高层领导需要要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并且让改革的诸多措施沿着价值观所指示的方向前进。
当然,这里说的“明确”,不是“坚持”的意思,如果以前或者现在的价值观不符合老板和现状的需要,当改则改。
这个公司有个很重要的价值观,就是“善待员工”。这并不是嘴上说说,这个观念来自于公司已故的创始人。虽然已故去多年,但在公司里还时不时能听到他善待员工的故事,并且现有这批干部,大部分是在公司服务五年以上的,相当部分还是开厂时就在的,他们当时都接受过老板的善待。
改革开始的有些措施,比如裁员、比如减薪,反弹之激烈出乎意料。后来分析,是否我们让员工认为或感觉到这个价值观在变化?既然这个价值观我们认为很重要,并且决定坚持,那我们有没有让员工知道这一点?根据这一点做了些调整,效果立现。
2、 改革的各项措施要做各个层面的动力和阻力分析。
有句话是“管理的捷径不是最短的直线道路,而是阻力最小的道路”。
毛主席在革命早期也做过社会调查,并写就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各阶级的现状和面对社会变革的反应做了分析。
同样,在变革中,所有的措施都要做动力和阻力分析。针对措施影响的相关人员,分析他们面对或实施这个措施中的动力是什么,阻力又是什么?这个动力和阻力包括理性和感性的两部分。
最佳措施的特点是给员工足够的动力,同时没有什么反对理由的措施。
有人可能要说了“这怎么可能?”
记得之前看过“抉择”这本书,高博士在书里讲了“世界是简单的,同时又是和谐的”,并用了很多篇幅在说明他的观点。如果对我上面的话有异议的,可以翻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