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ERP软件的正确选择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核心因素。ERP软件选型,是企业在决定实施ERP后遇到了第一个现实问题。它属于整个ERP项目的前期项目规划阶段,是降低整个ERP系统实施风险的起点和关键。
ERP给企业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实施风险。目前只有一半左右的ERP项目实施成功。在对ERP应用失败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因软件选择不当而失败的占67%,因管理协调不够而失败的占13%,因实施步骤过急而失败的占9%,因人才流失而失败的占8%,因软件供应商服务支持不够而失败的占3%。可见,ERP软件的正确选择是ERP系统成功实施的核心因素。ERP软件选型,是企业在决定实施ERP后遇到了第一个现实问题。它属于整个ERP项目的前期项目规划阶段,是降低整个ERP系统实施风险的起点和关键。
1、 ERP选型过程管理现状
目前企业在ERP选型过程中多采用招标、决标的方式。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既公平又客观,但必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清晰明确的规格及标准”,使得买卖双方对于“标的物”能够有清晰一致的认识。“标的物”如何选择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难题。有些企业将此工作交给专家和咨询公司,这虽然是一种方法,但是,对企业方方面面了解最为深刻的还是企业自身,其他人无法在短短时间内就洞悉企业管理和运作方面的关键问题。
在选型方法上企业普遍采用核对表法。核对表就是企业首先依据自身对ERP和企业内部业务的理解事先拟制出一份功能清单,在选型时,若软件可以满足此功能就在对应的功能清单项目上打勾,即所谓“核对”。这种方法在初期被证明卓有成效,但随着软件开发的成熟逐渐显出其弊端。一方面会出现粗线条式的功能清单,各软件商都能满足而无法选出合适软件的情况;另一方面这种与企业需求、企业特性脱节的选型方法选出的恰恰有可能是不合适的软件,给企业后续的ERP实施带来极大的风险。
对此,国内相关学者对ERP软件选型问题进行了研究,将ERP系统选型决策过程分为准备工作、明确需求、评价体系、详细调查五个阶段,提出应从功能、技术、供应商、实施能力、经济性五个方面建立基本的ERP选型评价标准框架,但在研究中没有考虑企业“标的物”的选取过程。正因为目前软件选型过程管理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所以必须提出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规范它,以降低ERP软件选型不当给实施带来的巨大风险。
2、 ERP软件选型原则
2.1 最适合原则
软件选型不是选最贵、功能最全的软件,而是某一特定的企业选择对该企业最为适用的软件。软件功能需要适合企业的生产类型、企业需求、战略目标等。因此,被选上的并非一定是最优的,但被选上的对该企业来说应该是最优的。
2.2 管理理念相容原则
ERP系统是一套蕴含先进管理思想的软件工具,企业借助实施ERP,吸收先进思想是必要的。但这种管理思想产生的文化与企业原来的文化发生冲突时,必然不利于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企业应选择与其管理理念相容的ERP系统。
2.3 成熟性原则
应选择成熟的、流行的技术和产品,重点考察是否有成功的用户、是否有系统化的完整解决方案,不要选择未经实践证实的产品。选择成熟的产品,可以减少实施的不可预见性,降低实施风险,有效防止投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