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针对上述立法规定,中国图书馆学会曾在2008年1月召开了一次“新年峰会”,其重要议题就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落实”。虽然图书馆学人对该议题重要程度的认识以及在讨论中形成的共识与成果都较为有限,但它却启发档案学人也应对该议题引起高度关注。由于公共档案馆与政府信息公开有着天然联系,公共档案馆现行文件开放已在有关立法出台以前先走了一步。几年来的开放实践表明,公共档案馆在参与政府信息公开进程时面临着很多过去从未碰到过的新问题。① 其中,在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公共档案馆究竟承担何种责任以及如何规避这些责任就是一个焦点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产生
公共档案馆责任的基本原因
1、因管理制度或管理行为不到位引发的责任
公共档案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依赖于一系列基本管理制度的到位,有关管理制度制定与落实既有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机关的责任,也有公共档案馆的责任。具体而言: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应依法在公共档案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通过一定的财政投入保证公共档案馆有能力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从而为各类权利主体利用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事实上,一定财政投入保障基础上的各类设施和具体场所的配备落实就是公共档案馆的责任;二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机关应向公共档案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共档案馆则负有督促、检查和妥善保管的责任;三是为了给有关权利主体提供利用便利,公共档案馆有责任对政府信息进行组织整序。在上述管理活动中因公共档案馆管理行为不力产生的责任理应由其自己承担。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因政府信息不公开引发的责任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以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基本属于一种权力型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与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公开往往由政府信息形成主体自行决定。由于法律法规并未规定政府信息形成主体的公开义务,因此,政府信息不公开就没有任何法律风险,也并不引发任何法律责任。相反,有关主体却可能因不当公开政府信息而承担保密责任,这无疑就使相关主体为了规避公开风险而拒绝将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和生效后,政府信息应遵循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基本要求,政府信息公开也逐步由权力型公开转变为权利型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有关主体的法定义务,有关主体如果未能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就应承担侵害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后果。公共档案馆作为法律规定的政府信息公共查阅点,它也有义务将从其他机关获得的政府信息进行公开。因此,在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公共档案馆与有关义务主体一样都是政府信息是否公开的实际执行者或决定者,由此也就决定了公共档案馆同样必须承担因政府信息不公开引发的法律责任。
3、因政府信息不当公开引发的责任
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不当公开行为主要有下列情形:一是公共档案馆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失真。由于公共档案馆公开的政府信息来源于义务主体机关的移送和归档,因此其信息失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公共档案馆获得的政府信息内容失真和公共档案馆提供的信息内容失真。公共档案馆获得的信息内容失真是指公共档案馆由于从政府机关获得的信息不实而造成公开的政府信息失真,这种不当公开的法律责任主要应由信息公开的义务主体机关承担;公共档案馆公开的政府内容信息失真是指由于公共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主观上的有意或者过失造成公开信息的不实,其不当公开的法律责任应由公共档案馆及其工作人员承担。二是公共档案馆对例外或保密的政府信息容进行了不适当公开。例外或保密信息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公开但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公开的信息,对这类信息一般应根据利益平衡原则,策略性地运用信息分割、公共利益优先、第三方同意等方法进行适当公开。在上述方法的具体运用中,由于其兼具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要求,这就对公共档案馆具体公开行为的运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如果因出于保护公民知情权利但却损害了有关主体的信息安全利益,公共档案馆就可能会承担由此产生的信息安全利益损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