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与新事业治理(1)(2)
2014-09-10 01:18
导读:2、海信技术主导的创业活动及新事业治理 海信团体创立于1969年,目前涉足家电、通讯、信息、贸易、房地产、智能商用设备等领域,已成为国内著名的大
2、海信技术主导的创业活动及新事业治理
海信团体创立于1969年,目前涉足家电、通讯、信息、贸易、房地产、智能商用设备等领域,已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团体。2004年销售收进273亿元。海信团体多年来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其重要原因是重视技术开发的创新创业活动,特别是重视新技术到新事业的转换。
从1993年景立技术中心开始,海信团体就进行产业孵化的创业活动。海信团体技术中心充当着海信团体产品、人才和公司孵化器的角色。每一个技术创新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以目标拉动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技术中心逐渐成为团体产业与产品的“孵化器”。海信团体创建一个新事业,遵循人才引进一建立课题组一建立研究所一新的公司的程序。即先是在技术中心设立研究所,在技术、人才和组织基础逐步完善后孵化为新的公司。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有效地克服了扩张过程中的“泡沫现象”,保证了海信旗下衍生出的企业都具有扎实根基,这种模式产生的新事业保证了涉进新产业投进少、风险小。
1993年以来,海信团体先后成立的空调有限公司、计算机公司、软件公司、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通讯有限公司,以及2005年刚刚成立的信芯科技有限公司,都是通过产业孵化而形成的。这些新产业大多已成为海信的主导产品,如海信的变频空调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市场份额的60%。
3、两类新事业治理的比较
海尔从一家生产冰箱的白色家电生产企业,海信从一个生产电视的玄色家电企业,都发展为一个多色家电生产企业,都在努力成为国际级家电企业。在两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海信偏重技术创新,其发展更主要靠技术孵化产业来实现;而海尔则是全面创新,突出表现为流程再造基础上的“SBU”机制或模式,这不仅带来了企业的飞速发展,也实现了个人价值。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我们将两种事业治理方式区分为:海尔是市场导向的新事业治理方式,其成功是遵循了市场导向的模型;而海信的产业孵化模式则实现了持久性技术和突破性技术结合的要求。这两种新事业治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
(1)共同点。两种模式都非常重视创新,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并融进企业文化;新事业成长离不开原有事业的帮助,两家企业在资源、渠道等方面都给予新事业必要的扶持;尽管两家企业的文 化内涵不同,但都非常重视文化的积淀,都力求摆脱某个人的影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气力和作用;都善于把握机会,海尔自1994年以来几乎把握住了历次大机遇,如1992年建设海尔产业园,1993年股票上市,之后的多元化以及国际化的战略实施等;海信也有较强的把握机遇的能力,如1997年股票上市,实施国内企业吞并,以及2005年收购科龙等举措。 (2)差异。两企业固然都重视创新,但侧重点不同。海信重视自主研发,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主要利用自己研发的技术进行产业孵化。海信以为,真正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技术难以买到,假如要买到将付出十分昂贵的代价。所以他们一向重视技术的开发,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如1080P电视、高清楚、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信芯)的成功。而海尔同样重视技术,从1984年到2005年的技术创新成效也非常大,如申请专利6,180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软件著作权589项,并且有两项标准被列进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但海尔更夸大面向市场和顾客的创新,以为首先要捉住顾客,获取用户的定单。海尔以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的超常能力,只有吸引客户的技术才有用。他们以为很多企业发展不起来的借口就是没有核心技术,而海尔的专利在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里高居榜首,但他们自己并不以为这是海尔成功的驱动因素。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资源整合方面,海尔夸大借用外部资源,而海信更重视自己所有。比如在人才资源上,海尔夸大“不在于企业自身拥有多少人才,而在于企业整合人才的能力有多大”。而海信则夸大,一个企业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必须要有人才,必须靠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