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资源比较上风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研究(1)(4)
2014-10-07 01:08
导读:四、政策涵义与启示 1.政府加大对劳动力的 培训 和教育,将劳动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 “资源的诅咒”命题,说明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把自然资源当作
四、政策涵义与启示
1.政府加大对劳动力的
培训和教育,将劳动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
“资源的诅咒”命题,说明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把自然资源当作经济发展的唯一要素,而忽略了对其它要素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开发。同样道理,假如仅把劳动力资源作为比较上风,而不着眼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转变为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比较上风实际上是“资源的陷阱”。提出这一题目的目的,是在充分考虑具体国情和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条件下,如何兼顾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上风与未来的能源安全题目。仅仅依靠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上风,实质上是把劳动力置于依附外资的条件之下,这不仅不利于国家的能源安全,也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当务之急,是将劳动力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劳动力资源的贡献率,这已为很多学者所证实。所以,政府在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职责是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进,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将一般劳动力转化为产业化所需要的技术工人,从而提升我国生产力的整体水平。劳动力资源,比较上风,能源安全-[飞诺网FENO.CN] 2.吸引和利用外资既要考虑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上风,更要考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清醒地看到,传统的比较上风战略在创新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甚至有可能使人陷
进比较上风陷阱。在我国产业化初期,以劳动力本钱或自然资源为上风的产业,通常都是进进门槛不高的产业(李义平, 2006),要将这一上风变成真正上风、竞争上风,其中,关键的题目是政府制定科学公道的引进外资政策,对于那些对资源消耗大和对环境破坏大的外资项目,要做充分论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深进贯彻科学发展观,进步进进门槛,根据动态资源禀赋原则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这样,将劳动力资源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节省能源,而且有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反思地大物博的传统思想,吸取有关国家能源储备和利用的经验,制定能源新战略
2005年10月,《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必须清醒地熟悉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基于此,我们必须反思地大物博、能源大国等传统思想,鉴戒日本和美国的能源战略经验,多管齐下,推行能源消费多样化,减少对石油的依靠,建立石油储备制度,把石油的地上油罐储备与地下技术储备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制定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把开源与节能有机结合起来;把国内生产与参与国际竞合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全社会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的预警指标体系,等等。
参考文献:
蔡昉,杜阳,王美艳. 2005.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35.
陈庆修. 2003.把比较上风转化为企业竞争力[J]. 岭南学刊(3).
代谦,别朝霞. 2006. 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4).
傅庆云 等. 2004a. 各国能源概况[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1.
傅庆云 等. 2004b. 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形势[M].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83.
盖尔·约翰逊. 2004. 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题目[M]. 林毅夫 等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37.
黄辉. 2001. 国际经济学原理[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7-8.
李义平. 2006. 比较上风与比较上风陷阱[N]. 人民日报:04-19.
吕政. 2001. 中国能成为世界的工厂吗[J]. 中国产业经济(11).
刘伟. 2006. 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历史性变化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 经济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