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道坎(1)(2)
2015-01-15 01:06
导读:3.民营企业家族式的治理方式,使企业文化落下残疾 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族化色彩非常浓厚,相应地在治理方式上也不规范,实行家族式治理,决策随意,不
3.民营企业家族式的治理方式,使企业文化落下残疾
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族化色彩非常浓厚,相应地在治理方式上也不规范,实行家族式治理,决策随意,不相信外人。企业主一切都靠自已或其家族成员,事无巨细都要事必躬亲,此时谈不上什么组织体系的建设。在治理上,企业主也是根据个人或家族成员的经验来行事,随意性大,没有注重制度建设,同时以为家族成员靠得住。这种家族式的治理方式,在民营企业创办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小、员工少、经营单一,这是种治理方式往往能奏效。但是当企业规模扩大、员工增加、经营项目增多以后,治理所需要的学识和能力就会超出其民营企业家个人及其家族成员所拥有的学识和能力,此时这种治理方式的弊端就会暴露无余,使企业文化落下残疾。若不适时对其进行改造,这种企业文化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甚至会成为企业的杀手。
4.民营企业主的抠门或唯利是图,使企业员工缺乏回属感
一些民营企业主也谈企业文化,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在墙上挂几条标语,有的民营企业主甚至唯利是图到践踏社会道德的程度。近年来所出现的所谓的“民工荒”现象难道真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实现了充分就业了吗?尽对不是,而是由于民营企业主太抠门,给出的工资太低,劳动时间太长,工作条件太恶劣,生活环境太差,恶意拖欠工资造成的。有的民营企业主为了稳住员工,往往一个月干下来不给工资,而是压到第二个月才给,这样一个月压一个月,直至年底才结清,有的甚至年也不结清。所有这些都使员工“打工情结”严重,没有回属感,一心只想跳糟,哪里给的工资高便往哪里往。这种企业文化驱赶了企业员工,导致民营企业无法拥有相对较固定的员工,企业文化也就无处生根。这种恶劣的企业文化终将让企业主呑下难以下咽的恶果。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民营企业文化的塑造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会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1.进步企业家素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家的素质和自觉程度决定了企业文化的优劣,而企业文化的优劣又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民营企业家的价值观、道德观、精神态度决定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也决定着企业的行为和员工的价值取向。因此民营企业家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自身素质。 由于前述的原因, 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大多不高,这使得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的熟悉只能局限于自身不高的素质和能力的范围之内,而无法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来审阅自已的企业,这必然要制约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家的这种素质状况在民营企业规模小时,在短时间内可能能驾驭得了企业。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治理企业时,民营企业家的这种素质和能力就会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一些深层次的矛盾、积存的题目就会渐渐显露出来。因此作为民营企业家来说应自觉地进步自身的文化素质、知识能力、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水平。惟有如此才能在企业倡导和塑造出一种高层次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长久持续地发展,可以说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不进步,民营企业就很难强大起来。民营企业家要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其他企业的优秀文化,博彩众家之长,扬长避短。
2.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能复制,各个企业由于其所处行业的特点、地理位置、产品特点以及发展历程不同,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民营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历程、经营内容和战略方针,进行整体设计,精心概括提炼本企业的理念,正确定位自身的企业文化,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灌输和渗透到企业员工中往,形成自己个性色彩鲜明的企业文化。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才能引起员工的认同与共叫,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能满足员工多层次的需要,当人的生存需要解决以后,便会产生更高的需要,如被尊重的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等。人们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还希看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因此,一个民营企业若拥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则员工便会心情愉快,无形之中能激励员工尽善尽美地完本钱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