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企业网络能力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作用(2)

2015-01-26 01:52
导读: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获取的精准程度来影响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

  企业网络能力通过作用于技术扫描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获取的精准程度来影响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通过技术扫描获得的新旧技术性能与技术效率信息,当新技术性能低于现有技术性能,而且新技术效率也低于现有技术效率时,企业只能采取观看态度,由于新技术和产业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当新技术还没有展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技术效率的时候,盲目地进行技术跃迁只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不可逆转的创新失败风险;当新技术在技术性能还没有超越现有技术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较高的技术效率,企业应该在对技术性能和技术效率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跃迁时机进进新技术轨道,是否在这个区域进行轨道的跃迁将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过程,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影响因素。
  3.企业网络能力对新技术和能力获取作用分析
  当企业完成了对技术轨道跃迁点的选择后,企业必须尽快地确定采取何种方式来获取新技术。
  合作同盟是企业获取新技术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选择。合作同盟方式可以使得企业在缺乏新产品开发技术的时候依靠同盟伙伴的互补性资源的支持顺利进行新技术或者新产品的研发,以有效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新技术和能力获取的其他三种策略——企业主体内部研发、收购或吞并、组建独立机构或者部分研发相比,合作同盟不但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及时地获取到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所需的新技术和能力,还能减少企业研发的本钱投进,使企业与其战略伙伴共同面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带来新兴产业和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技术创新风险。
  企业网络能力可以提升合作同盟的效率,使得企业更加倾向于合作同盟策略。固然合作同盟是企业获取新技术和能力策略中的最佳选择,但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战略关系构建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外部网络中的潜伏合作伙伴,并以适当的网络模式与之建立战略关系;内外部协调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协调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并在互信的基础上通过获取、分享网络资源能力,从网络成员那里获取到相关资源和能力;关系治理能力可以帮助企业对网络成员进行有效协调治理,增强各成员之间的交流程度与自身资源的贡献度。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结语
  企业网络能力在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中扮演了这样一种角色,那就是通过作用于企业社会资本提升技术扫描的信息价值来确保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时机把握和技术轨道跃迁时机选择,加之企业网络能力在资源与能力获取方面的上风,确保了对技术轨道跃迁空间的正确把握,有效降低了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同时还使得企业在新技术和能力获取策略上更加倾向于合作同盟。本文只是引进变量企业网络能力,定性地探究了其对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的影响,还缺乏定量方面的分析,究竟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是一个复杂过程,但企业网络能力终究扩充了企业的资源基础,为不连续性技术创新战略决策拓宽了决策空间。
  
  参考文献:
  [1]Hamel,G..Leading the Revolution[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30~45
  [2]张锡林等:交易用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决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12~13
  [3]Walker,G.,Kogut,B.,Shan,W.Social Capital,Structural Ho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n Indu-stry Network[J].Organization.Science,1997,(2):109~125
  [4]赵明剑司春林:通过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我国企业技术跨越.科学治理研究,2003,21(6):24~28
  [5]陈耀:战略同盟:产业创新中的机会开发者.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7(4):59~63
上一篇:企业内部文化行为建设浅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