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民族品牌战略(1)(2)

2015-02-16 01:40
导读:二、树立民族品牌的对策 品牌建设是一项 系统工程 。一方面,品牌的魅力,终极要通过高质量的物质产品来体现,产品设计、材料选择、***、生产过程的

  
  二、树立民族品牌的对策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品牌的魅力,终极要通过高质量的物质产品来体现,产品设计、材料选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库存治理、市场销售及售后治理等等,各个环节都关乎品牌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生产经营本身,就是品牌建设。抓好生产销售各环节的治理,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优质产品并不自然即是强势品牌,名牌不是自发形成的,是通过品牌建立、形象设计、品牌传播、品牌延伸、品牌治理和品牌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创建起来的。由于品牌建设涉及到社会文化传统、消费者购买习惯、市场竞争环境以及社会传媒配合等诸多方面,因此,品牌建设必须在社会、企业、有关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的通力合作下,才能取得成效。首先,要改变社会消费大众扭曲的崇洋消费情结。其次,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民族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社会传媒必须承担起建设民族品牌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我国企业要进行品牌的创造活动, 也就是要从头做起, 实现品牌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阶段关系到整个品牌的发展动态, 因此要制定出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 这是品牌创造的首要任务, 也是整个品牌战略的条件条件。企业在品牌的创造阶段肩负着以下几个任务:
  第一, 进行外部市场和内部企业的调查和分析, 确定品牌战略的可行性。要对当前的市场 状况进行调查, 以了解目前的市场环境, 还要对企业自身进行一个适当的评估, 看看自己是否确实能够达到实现品牌战略的水平。
  第二,产品的质量治理。它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也是实现品牌战略的基础。唯有质量被消费 者所认可的产品, 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从质量出发, 才能在一开始就引导消费者, 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牌的概念。质量是消费者熟悉产品、评价品牌的最便捷、最正确的途径。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第三,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品牌推广的第一步, 假如不能很好的找准合适自己品牌的定位 , 那么以后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造成资源的浪费。品牌定位就是要给品牌定下一个特定的位置, 使消费者对某个品牌产生相应的联想, 通过那个特定的位置使消费者能正确找到相应的品牌。比如, 劳斯莱斯, 它的购买者不单单是在买车, 更多的是在买一种超豪华的标签; 如娃哈哈, 一提起名字就知道是专为儿童所设计和生产的饮料。只要一提起品牌的名称, 人们就能很快了解产品本身的特征、个性、档次等等, 这就是成功的品牌定位。
  第四,品牌命名。一个成功的品牌除了有正确的品牌定位, 还应该有着家喻户晓的着名度。 给品牌取一个独特的名字, 不仅能区别与其他产品, 而且还能使顾客能在第一时间回想起品牌的名称。这样就能使品牌广泛的传播出往, 最大程度的提升其着名度。
  第五,商标注册:在确立了品牌名称之后, 紧随其后的就是要对新成立的品牌予以保护。最 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与品牌相关的专利或商标的注册, 运用法律手段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彭菲娅等:论民族品牌战略此外,由于目前全球针对生态恶化在环保等方面要求日渐进步。树立民族品牌,企业还应参与国内的环境和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等认证,一方面在国内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也为获得国际认证做预备。近年来,中国每年新通过认证的企业和产品出现明显递增的趋势,如2000年, 全国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和产品各有417家和819个,而2004年新认证的企业和产品已增长到1117家和3,080个,5年内分别增长约268%和367%,总数也分别达到2, 836家、6,496个。
  
  参考文献:
  [1]薛可.品牌扩张,延伸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胡大立,吴照云.关于优化价值链的几点分析[J].中国产业经济,2001,(12).
  [3]戴维.赖布斯坦.多品牌企业与单一品牌企业[N].参考消息,2005-02-05.
上一篇:浅谈网络营销广告(1) 下一篇:浅析政府促进自主创新的人才战略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