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内部倾听氛围改善策略(1)
2015-02-21 01:06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论企业内部倾听氛围改善策略(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 沟通是个人和组织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方式,是信息和思想
[摘要] 沟通是个人和组织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方式,是信息和思想的交换,以及情感的共享与交流的过程。倾听占到整个沟通时间的40%,良好的倾听氛围,包括了“宏观”氛围和“微观”氛围两个方面,将有利于发挥倾听的重要作用。影响倾听氛围的因素很多,包括员工工作和教育背景,企业文化,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以及治理者风格,等等。
[关键词] 治理沟通 倾听氛围 策略
在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当全球化和信息化、知识化成为趋势,企业必须在更大的市场背景、更快速的环境变化和更加激烈的竞争态势下生存发展。同时,企业本身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职员构成越来越复杂,企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特征,领导者对市场和企业自身的把握越来越困难。以上所有这些题目,都必须依靠于良好的沟通来解决。
著名组织治理学家巴纳德以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沟通是一种双向的行为,而在“听、说、读、写”四种沟通形式中,倾听占到了40%的时间。倾听是指,信息接收者通过听觉和视觉等媒介,接受和理解信息发出者的思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这意味着通过倾听,信息接收者不仅仅听到话语,分辨话语中不同的重音、语调、音量和停顿等,也观察讲话者的表情、手势以及肢体动作,从而深进了解讲话者的真实意图和感受。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沟通”当成一种富有“主动性”的过程,“说”、“读”、“写”等行为与“沟通”等同起来,倾听者被划回为“被沟通者”。事实上,倾听也许是所有沟通形式中最被忽视的部分。
一、倾听的重要性
“优秀的治理职员必然是极佳的听众。上天赐予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讲。倾听有双重好处:不但得到有用的消息,还使别人觉得重要。” 玫琳凯·艾施(Mary Kay Ash),美国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创办人,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曾这样对员工说道。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包括:1.有利于了解和把握更多的信息;2.善听才能善言;3.有利于建立***、信任的关系;4.通过倾听,还可以避免主观上的熟悉偏差。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员工的话不一定就是真知灼见,但一定是肺腑之言。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对公司的发展、存在的题目,甚至上司的缺点,毫无保存地提出批评、建议或提案。他说:“假如人人都能提出建议,就说明人人都在关心公司,公司才会有前途。”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历来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并创造性地工作。当松下幸之助被问到他的经营
哲学时,他只有简单的一句话:“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在我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是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以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用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作为一名领导者,经常有人向刘邦提出各种建议,而他也总能在各种复杂的讯息中迅速做出正确的判定并立即执行。刘邦固然并没有多少出众的能力,也没有提出过什么出色的谋略和计划,却由于总能耐心听取别人的建议而做出了很多重要的决策,这也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二、倾听氛围
治理者有时会面对一种沟通困局:下属倾向与上级沟通,上级也愿意倾听下属的意见,但由于某些原因,结果是下属以为上级对他们的意见尽不重视,而上级则以为下属知情不报,双方的沟通层次始终不能再深进。究竟是治理者太忙而没有认真倾听,还是下级不愿意向上级表明自己的观点?对此题目,治理者应该认真反思,固然一再声称乐于倾听,但在与员工沟通中,是否通过各种非语言在不经意间传递了一些与本意截然相反信息,诸如“这些话没人想听”,“我现在很忙,没时间”,或是“我早就听过了”等等。据研究表明,当人们听到的语言信息与看到或是感受到的非语言信息相矛盾时,人们将会倾向于相信后者。治理者的重要职责就是应对庞杂的信息,天天均匀有50%的工作时间要花在倾听上,但假如没有人想说,从谏如流,也就成了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