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治理哲学模式探析(1)(4)
2015-03-03 02:05
导读:3.东西方治理哲学的冲突与融合 日本式治理哲学是将东方的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现代治理技术和方法相互融和而形成的一种经营治理理念,它既包括中国
3.东西方治理哲学的冲突与融合
日本式治理哲学是将东方的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现代治理技术和方法相互融和而形成的一种经营治理理念,它既包括中国儒家治理思想的精华,又包含现代西方的治理方法与理念,是以中国儒学为哲学基础同时兼容西方治理精华的“东方治理学”,是东西方治理的冲突与融合,这也体现了整个日本社会经济的共同特征——“论语加算盘”的资本主义,也就是用合乎道义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遵循道德伦理。
日本在其近代化过程中,并非全盘西化,在“软件”的经营治理层面,仍然把中国儒家思想巧妙地加以运用,因而谈经营治理则有“儒道”一说。最能说明 题目 的就是日本很多企业家都精通《论语》,曾有人说“孔夫子讲道理,日本人实践道理”。如著名丰田汽车公司三代领导人均以儒家学说指导商务活动。日本现代经济学家伊藤肇指出,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家只要稍具水准,都熟读《论语》,孔子的教导对他们的激励、影响甚巨。在日本企业家看来,儒家学说中“义利并举”的价值方针,以“人为中心”的道德信念,祟尚“***”的人际关系,“君子先正己”的领导 艺术 等都具有推动经济行为公道化、经济活动秩序化的功用,完全可以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文化底蕴和伦理动因,从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洋溢着浓厚儒家学说色彩的企业治理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固然掀起了效仿美国治理的***,但在企业的治理软件上,还是保持了日本治理哲学的特色。日本的治理哲学与美国治理哲学有很大区别,但它也部分包容了美国治理科学的精华。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企业哲学上,美国注重企业治理中的“硬性三S”,即策略、结构、制度等,过分夸大治理中的技术和理性,以为只有“硬性三S”才便于进行理性的、
数学化的、合乎逻辑的、有条理的分析和研究;把“软性四S”即职员、作风、技巧、最高目标等看作是“软心肠”人的不科学治理,是在治理中讲人情。日本企业不但重视“硬性三S”,而且重视“软性四S”,在治理中重视感情、精神等因素。日本在引进西方治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留意提炼民族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使西方的唯理主义与东方的灵性主义巧妙地结合起来。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第二,在领导哲学上,美国人重视个人领导,日本人则夸大合作领导。日本的治理者以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是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因此,鼓励员工参与治理,日本的治理者是“无情的情人”,既注重无情的“硬件”,又注重有情的“软件”,企业对职工终身雇用,使职工有稳定感;而美国治理者则夸大计划、目标、任务、指令、规章、纪律对人的严酷无情,动辄解雇工人,美国企业实行自上而下的治理,日本企业则实行自下而上的治理,企业的重大决策,由生产、销售等部分的第一线职工提出建议,然后上级领导进行集中,体现员工共同参与治理的原则。
第三,在组织哲学上。美国的各种组织中往往最高主管个性非常鲜明,他们经常表现出个人特质,而日本组织中即使是最能干的治理者也会与该组织融为一体;美国治理理论的哲学基石,要么是“经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