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企业所得税变化 把握纳税筹划技巧(1)(3)
2015-06-04 02:33
导读:新所得税法对购买专用设备投资抵兔的规定更加简洁,且无购买对象限制。 六、增加对居民与非居民企业的税收规定企业首先应明确对居民与非居民企业
新所得税法对购买专用设备投资抵兔的规定更加简洁,且无购买对象限制。
六、增加对居民与非居民企业的税收规定企业首先应明确对居民与非居民企业的判定及其纳税规定。
居民企业包括境内所有企业以及境外设立但实际治理机构在境内的企业。居民企业应税所得为来源于全球所得,适用25%的税率。非居民企业包括境外企业在境内设置机构场所以及在境内无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境内所得的企业。前者的应税所得为境内所得、境外与机构场所有联系的所得,适用25%的税率;后者应税所得为来源于境内的所得,适用20%的税率。企业应了解"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的概念,熟悉居民、非居民企业不同所得来源的纳税规定。
七、新增反避税条款新所得税法新增的反避税条款(即第六章特别纳税调整)包括:
1、对企业交易事项的安排是否具有公道贸易目的的认定。
新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对企业实施的其他不具有公道贸易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纳税收进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公道方法调整。因此,企业以节税为目的的纳税筹划一定要在税法答应的范围内,并有充分的理由与证据,策划的交易事项应具有贸易实质。
2、对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的规定。
对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新所得税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的定价原则和计算方法,税务机关与企业协商、确认后,达成预约定价安排。
特别对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企业,事先达成预约定价,可减少税务机关重新定价产生纳税风险,甚至对一些特殊原材料还可享受商本钱加成的预约定价优惠。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另外,新所得税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不提供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资料,或者提供虚假、不完整资料,未能真实反映其关联业务往来情况的,税务机关有权依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有关联业务往来的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即将出台的《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资料治理办法》,按照要求妥善治理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资料。
八、规定过渡性政策新所得税法同时在附则中规定了过渡期优惠政策的衔接,包括:
1、低税率优惠的过渡。
新所得税法规定,原享受低税率优惠的,有五年的过渡期,逐步过渡到新税率。即从新所得税法发布之日(2007年3月16日)之前批准设立的企业享受低税率优惠的,可以在新税法施行后五年内,逐步过渡到新税率。享受低税率的企业假如有新业务要新设公司,可考虑暂不新设,用老企业来做新业务,或通过买壳的方式接受一家名存实亡的低税率企业,通过工商变更作为子公司,以享受5年过渡期的低税率优惠。
新所得税法延续"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的规定。因此,低税率企业在弥补亏损的设计上,尽量利用高税率年份的盈利余额弥补低税率年份的亏损以节税。
2、定期减免税优惠的过渡。
新所得税法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的,按照国务院规定,可以在本法施行后继续享受到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优惠的,优惠期限从本法施行年度起计算。"对原新设高新技术企业的"两免三减半"优惠,企业应加快新办企业投产进度,加紧实现盈利,充分享受税收优惠。由于"两免三减半"从投产年度起算,过渡期末获利而未享受优惠的,优惠期限从新法施行的2008年度起计算,假如2008年度尚未盈利,则当年无法享受免税优惠。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