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工作倦怠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1)(2)
2015-07-14 01:03
导读:Pines 在编制BM 时以为BM 是单维的工作倦怠丈量工具,但他同时又假定BM丈量三种不同类型的耗竭,依据倦怠的定义将项目分配到三种类型的耗竭中往,这样
Pines 在编制BM 时以为BM 是单维的工作倦怠丈量工具,但他同时又假定BM丈量三种不同类型的耗竭,依据倦怠的定义将项目分配到三种类型的耗竭中往,这样看起来,BM又像是一个***的问卷。到今天为止,Pines 仍然没有发表一篇关于验证BM因素结构的研究报告。
从总体上来看,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结构的研究,无论是采用MBI还是BM,大多数研究都支持了倦怠的三因素结构模型,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以删除一定的问卷项目或答应项目误差项之间相关为代价的。
国内对于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最早见于 教育 领域。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2003)修订了一个适合中国文化的教师倦怠量表[3]。它是参照MBI且以Maslach等的倦怠模型为理论基础,并以访谈中学教师为基础增加了一些项目,再经过初测分析和修订而形成的问卷。经过检验证实这个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丈量学的指标要求。李超平,时勘(2003)第一次在国内使用和修订MBI-GS,采用探索性因素 分析 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构想效度,证实了MBI-GS的三因素结构。李永鑫等 参考 国外相关工作倦怠问卷,经过开放式访谈和问卷调查等程序,编制了适用于 中国 文化背景的工作倦怠问卷(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 简称CMBI),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证实了CMBI的三因素结构。
自从引进工作倦怠的 研究 以来,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就放在对工作倦怠结构和丈量的研究上,编制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作倦怠量表,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 方法 对量表的结构进行了检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 科学 的测评工具。
3.工作倦怠的干预 题目 研究
工作倦怠的 影响 因素有很多,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根据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可以把工作倦怠的干预策略分为内部干预和外部干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个体并不是机械地对工作情境进行反应, 个体的一些特征会影响个体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个体因素包括个性或人格、态度和
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龄和受 教育 程度等。工作倦怠内部干预策略主要是从个体自身的影响因素出发, 旨在进步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改变个体的回因方式, 进步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技巧等。P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