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文化营销与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1)(2)

2015-07-14 01:05
导读:三、文化营销的理念 “文化营销”概念的提出首先起源于人们对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考虑。治理和市场营销理论受文化的影响已成为共叫(Hofstede,1993)。从

  
  三、文化营销的理念
  
  “文化营销”概念的提出首先起源于人们对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考虑。治理和市场营销理论受文化的影响已成为共叫(Hofstede,1993)。从营销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化营销的内涵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文化营销是营销中考虑文化因素;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以及跨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营销企业文化;文化营销是营销文化以及一种核心价值观。
  第四个阶段文化营销的研究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理解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重点是如何通过文化渗透给消费者树立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营销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文化营销的定义是,在企业营销活动中,有意识地通过发现、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营销过程在实物上表现的是为产品传递以满足需要的过程,而在内层方面,则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足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市场营销是物化营销和文化营销的结合,营销离不开文化,品牌营销则更主要的是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递。
  以上四个阶段研究都未能从消费者人格心理结构往解读消费者行为,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不止是表面的文化符号,更多的是内心对文化的向往的心理需求。行为是表现出来的心理,心理是没有得到表现的消费行为(罗纪宁,2005)。所以真正意义的文化营销应该是从消费者的无意识层面作用影响消费者,促使消费者改变旧有的价值观、接纳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终极接纳营销者的品牌和产品。假如不能成功解构消费者价值观的形成与演变机制,最多也只能是暂时性的迎合消费者价值观的流变迁而无法把握其变化规律,不可能真正从塑造消费者价值观的层面实施有效的文化营销活动。
假如从营销的核心内容和市场环境条件往区分,营销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产品营销、品牌营销以及文化营销。产品营销理念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与企业发生购买关系是由于企业产品能解决消费者的某方面消费题目,能满足消费者某方面的物质功能需要,产品营销的重心在于向消费者销售产品,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让消费者接触到企业产品信息并作出购买决策。品牌营销的基本假设是消费者在购买消费企业产品服务时候不仅仅是需要解决某项基本消费题目,而是希看满足某方面物质功能需要的同时获得某种心理情感的满足。因此,品牌营销的重点是在保证产品服务基本功能条件下给目标消费群提供一定的心理情感利益,从而在消费者心目种树立一个独具特色的良好形象。文化营销则是要把企业的理念传播给消费者,并树立起良好的联想,使得消费者在消费产品和品牌时候可以获得心灵的共叫和价值的认同,它是更高境界的营销(罗纪宁200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纵观古今中外贸易竞争,不难发现每一类市场的营销竞争必然经历由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再到文化营销的三个阶段。市场萌芽发育阶段,产品营销是主角,竞争方式主要依靠新产品创新。当市场进进高速成长阶段,专业市场分化的结果必然呼唤强势品牌的出现,竞争方式除了产品推陈出新外,更多的是依靠品牌形象建设和品牌口碑传播,因此以整合营销传播为工具、以完善服务提升形象为目标的品牌营销是这个阶段的主角。随着市场进进成熟阶段,品牌也会出现老化,这时候的营销竞争主要是围绕行业创新游戏规则,新产品的创新、品牌的复活都依靠文化哲学理念的指导,换言之,必须有高层次、高抽象的哲学思维往统摄多种变化的创新竞争,而终极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发展模式和竞争游戏规则。因此,成熟期的市场是文化营销的竞争,不同的文化理念营销决定了不同系列的品牌生存空间,更决定了不同的新产品开发方向和产业供给链运作模式。我们看看一个典型例子,中国古代传统两千多年的中医药文化浓缩在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各细分市场着名品牌;而由同仁堂这个品牌所覆盖的一系列中药产品畅销中国几百年。西方医药文化体系则孕育了欧美的Pfize辉瑞、科尔、诺华、强生等西药名牌厂商。由于近现代中国人已经逐渐被西医、西药概念洗脑,随之而来的是中药品牌市场份额让位于西药品牌,而中西医药整个行业从原材料、生产、再到销售和服务整个产业联都是完全不同的。目前世界自然药物的流行,对中草药日益重视,科尔、诺华等大厂商纷纷到中国购买中药药材生产基地、中医研究所、中药配方、中医院,其目的非常明显——试图从文化营销高度再次把握新一轮竞争战略制高点——以自然中草药为主导的医药市场发展潮流。因此,中国医药企业无法与世界医药巨头企业竞争的失败,与其说是同仁堂、云南白药等中药品牌的朽迈,不如说是中医药文化营销的衰败,西医药文化营销的兴盛。
上一篇:中外工作倦怠研究现状的比较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