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2)
2015-12-10 01:08
导读:(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土壤”。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土壤”。泰勒曾指出,“在引进最好的制度之后,获得成功的程度同治理职员的能力、言行一致及其职权受到的尊重成正比例”。即外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贯彻执行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要使企业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必须有内部环境的支持,即企业文化的支持,由于文化作为通过教育和模仿而传承下来的行为习惯,对各种制度安排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说,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应做到以下几点:(1)治理者应努力进步自身素质。治理者言行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形式和内涵,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治理者应重视个人素质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不断进步自身修养。(2)加强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夸大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认同感。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对企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假如企业员工对团队协作精神没有认同感,盲目突出自我,会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执行。因此,企业必须倡导团队协作精神,创造形成团队协作精神的良好氛围。
(六)进步员工素质。西蒙教授指出,“人是有限理性的”。 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关键在于制定和执行制度的人,由于内部控制制度是人制定的,人不可能猜测到企业未来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企业高层治理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有意给自己设置障碍,妨碍自己的自私行为。因此,员工素质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在不确定环境下,由于无法正确猜测未来,无法根据猜测结果采取行动,人只能依靠理性推理尽可能减少不确定性的发生。在人的“有限理性”条件下,应当注重对经营治理活动中各项业务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加强对员工行为过程的控制与考核,而不仅只是对其行为结果进行查错纠弊。由于企业员工的行为能够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对企业战略规划的实现具有深远影响。假如能将“有限理性”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使员工树立自我治理、自我约束的观念,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理念必将自然而然地渗透于企业每个成员企业、子系统、工作流程和环节中。同时,企业还应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培养、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把握先进内部控制方法的人才队伍,改善企业经营治理观念、经营方式和治理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和内部控制意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七)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我国企业治理基础薄弱,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控制题目更加突出,很多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大、资本链条长、治理跨度大、地域分布广,内部治理困难重重。假如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治理者由于能力、时间、精力和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对下属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现代网络技术能够将企业所有职能部分和子企业、分企业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异地实时查询、统计、分析和监视治理,大大进步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速度,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更具操纵性。我国企业应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内部控制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