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式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探(1)
2015-12-23 01:42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家族式企业核心竞争力初探(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 要] 传统观点以
[摘 要] 传统观点以为,家族公司只是在一国经济产业化的初期十分流行,随着产业化和经济发展,随着企业组织的进化,家族公司会逐渐地消亡。但在现实社会中,家族公司比比皆是。中国的家族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如何解决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题目,正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 家族企业;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家族企业是指同一家族至少有两代以上参与公司的经营治理,并且这种两代衔接的结果使公司的政策和家族的利益与目标有相互一致的关系。家族企业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家族所有和家族控制,即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家族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形态主要出现在东亚与东南亚国家的华人企业中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家族治理模式。有数据显示,东亚各国和地区最大的15家家族控股公司的市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中国香港84.26%、马来西亚76.2%、新加坡48.3%、菲律宾46.7%、泰国39.3%、印尼21.5%、中国台湾17%、韩国12.9%、日本2.1%。即使在欧洲,也有四成的企业是家族企业,而在68%的欧洲企业中,主要行政职员来自控股家族。家族企业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
核心竞争力一词,首次出现于1990年由C·K·普拉哈德和G·哈默在《哈佛贸易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持续处于竞争上风的能力。它是包含在企业产品中的人才、技术、治理、文化等因素的总和,它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和运行机制的支持。
我们留意到,家族企业在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往往发展会很快,但到了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题目。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家族企业没有形成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企业文化,而血缘文化严重地制约着家族企业的发展。我们的调研资料表明,很多的家族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面临着极大的发展风险,其家族成员会全力以赴地为了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努力,但是一旦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前所掩盖的血缘矛盾就会突现,就会成为影响家族企业再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家族成员因利益分配上的纠纷而形成的对立。四川新希看团体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一个家族式企业。在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发生了家族内部的争斗,四兄弟各自独立。浙江十大发明企业家之一的祝强的企业在如日中天的时刻,后院起火,原任副总的妻舅,以资产分割为由诉至法院,把祝强推上被告席;还有家庭成员与企业员工因利益上的偏倚形成的对立。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依靠家族单方面的努力,而是治理职员、技术职员及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很多领导者没有熟悉到这一点,以为是自己独创天下,因此不仅不能善待企业的一般员工,而且不能给予高级治理职员公道的报酬。当高级治理职员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的情况下,将可能携手下有能力的员工另觅高枝,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失,将会给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危机。家族式治理,最怕的是“兄弟阋于墙”,怕的是利益向血缘偏倚,一旦企业内部出现了对立的利益群体,中坚气力反戈一击,再坚实的大厦也会瞬间土崩瓦解。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有数据表明,国内的家族企业的均匀寿命是6.5年,就我们已有的调研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家族企业还普遍处于发展初期,出发点低,底子薄,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比较薄弱。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有一个特征,起伏波动比较剧烈。同样在西方,家族公司也是很常见的一种企业形式,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同样的企业形成的远景却完全不同。西方的企业里以制度为准则,而亲情是疏松的,甚至短暂的;而中国家族企业这种紧密的血缘亲情关系是不可能用制度来代替的,在家族企业中很丢脸到有完善的制度,由于中国人以为制度代表着不信任,而人情的价值恰恰就是信任。由于没有制度,没有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对资本、对分工、对贡献都没有明确的认定与衡量,所以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轻易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