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性大学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1)(2)
2016-01-01 01:01
导读: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四条途径 第一,制度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虽有赖于各大学的自身努力,但制度题目更具有根本性,必须在宏观上为大学核心竞争力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四条途径
第一,制度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虽有赖于各大学的自身努力,但制度题目更具有根本性,必须在宏观上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创造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第二,知识治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该来自大学组织内的集体学习、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来自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通过创新价值观和治理观念、优化校园知识共享体系、改进激励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激活知识价值等有效措施,加强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对知识的有效治理,不仅决定大学整体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也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三,创建知识同盟。知识同盟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具有学习灵活、风险小、本钱低、效率高等上风,它可以让不同的学校共享资源,并通过学校之间的合作创造新的知识或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转移,有助于从战略上更新或创建新的核心竞争力。第四,保持自己的上风和特色。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院校间“同质竞争”将长期存在,新建本科院校确当务之急是确立自身的上风和特色,实现“异质生存”,而并不是把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上风都弃之不要,“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和曾经形成的特色,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层次。”只有依靠优良的办学传统,才能培育出核心竞争力。
第二,对多科性大学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学校定位
大学定位,是当前国
家教育主管部分、全国高校与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题目。其兴起有多种因素,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实施的五年一轮次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将“学校定位”列为评估指标体系18个二级指标之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并加速了高校定位的研究和实践。从目前实际来看,我国主要有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等不同类型,多科性大学又因其内涵的差异而有多种类型。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由于多学科大学所拥有的学科专业设置的不同,多学科大学的类型是比较多的,但无论何种类型的多学科大学,都不是多种学科平分秋色,而是拥有自己的品牌,有各自的主体专业。
以经济类院校为例,在当前情况下,经济类院校是一般性地定位为多科性大学,还是定位为在突出其中经济学科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兼有其他学科的大学?笔者以为,突出经济类学科主体的办学定位,关系到经济类院校的生存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校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尽管目前不少经济类院校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大学,但经济类专业的设置,仍然是经济类院校的主体专业和品牌专业,是其强项,在相当一段时期之内,这一地位难以改变。这是经济类院校存在的基础,也是其安身立命之地。
高等教育的区域性,首先会影响到高校服务面向的定位,其中地方高校必须要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进一步辐射到其它地区。其次,区域性经济的发展特征会影响到高校的学科和办学特色的定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发展特征有很大的差异,也导致了这些地区的人才需求总量、科类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具有不一致性。处于这三类地区的高校,在学科建设的侧重点和办学特色上,要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此外,办学的区域性特征还会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规模、层次和规格的定位。所以笔者以为,多科性经济类院校应该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
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学科专业结构公道、师资气力雄厚、教学设施现代化,专业特色突出,教育教学质量高,科研成绩明显的阶段性目标。
办学理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所有特色鲜明、办学成绩明显的世界著名大学,都具有鲜明的办学理念。耶鲁大学的“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的教育理念,是该校实施教育目的多重性和坚持人文主义精神及“自由教育”原则的理论基础。麻省理工学院以“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为办学理念,是该校形成办学特色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