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尔的实践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1)(3)
2016-01-10 01:00
导读:5.企业控股与品牌相结合可以取得规模 经济 的上风 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规模经济、品牌和产品差异都可以成为厂商竞争的重要上
5.企业控股与品牌相结合可以取得规模 经济 的上风 按照经济学一般原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规模经济、品牌和产品差异都可以成为厂商竞争的重要上风。根据海尔的经验,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创名牌。没有品牌的商品很难打开市场,更不要说占领市场。而品牌是与规模经济相辅相成的,有品牌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规模生产,有规模生产就能带来规模效益。海尔团体的海外子公司大多采取合资的投资方式,吞并现有的国外企业。这种方式同在东道国建设新厂或采用独资方式相比,有很多上风: 首先,可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减少资本支出,迅速扩大企业生产和经营规模; 其次,可以直接占有被吞并企业原有市场,并利用其销售系统; 再次,采用合资方式可以获得企业 发展 所需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 同时,海尔的海外投资多以控股方式进行,这样使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能以海尔品牌进行生产和销售,以保证海尔产品的质量及其产品信誉。总之,通过吞并和控股方式进行生产销售既能保证产品的品牌质量,又能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使品牌与规模经济的互动效应很快的反映出来。
三、发展跨国经营的对策 1.加大政府对企业走出往的支持力度 从企业角度 分析 ,我国很多企业并不具备跨国公司的某些垄断上风,重要的是发现和利用国外的区位上风,特别是利用和转移这些区位上风,使企业某些相对上风与区位上风的结合充分激发企业的潜伏能力。政府应集中部分资源对这些企业的跨国直接投资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能力,终极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从我国已经走出往的企业看,主要集中于大型 产业 企业团体和民营企业,如 中国 石油、中国石化、海尔等一批骨干企业及远大、万向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政府应加大对这两类企业的重点扶植,努力完善对外投资的 法律 体系。应捉住当前
世界经济疲软的有利时机,制订全面鼓励的倾斜政策,如经济扶持政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政策和减免税政策。
2.企业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上风 要进行跨国经营首先要找出企业自身竞争上风所在。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经济发展程度、 科技 水平、综合国力等都因国家而异。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投资需求的规模和层次有相对差异,企业的上风也正是相对不同市场、不同竞争者而言的。 其次,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上风。企业具有胜过当地企业的某一特别上风,才能成功的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具体地说: 一是,核心资产上风。这一上风主要体现于企业对无形资产的占有,如专利、商标、牌号、技术、信息等; 二是,规模经济上风。这里的规模经济上风既夸大大规模集中生产,又夸大非生产性活动的规模经济性,它包括集中化的研究与开发,建立大规模销售 网络 ,以及进行集中的市场购销、资金张罗和同一治理等; 三是,内部化上风。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上风在外部市场运用会受到削弱甚至丧失,因此对外投资企业具有强烈的内部化倾向,建立内部市场以取代外部市场; 四是,组织治理上风。包括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和高水平的治理能力。 总之,跨国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企业要有意识培养这些上风,当这些上风在国内有一定基础后,通过跨国经营与当地区位上风结合,企业就会快速积累和发展这些上风,形成强大的竞争上风,从而进进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3.加快企业治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成功的企业都对企业的治理水平、经营素质极为看重,由于有良好的企业治理才能够保证资金得到最恰当的运用,才能把产品和技术的上风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只有建立健全 现代 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真正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治理机制,企业才会受到硬预算约束,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企业才能以市场为基础决定自己的供给方向和价格水平,接受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供给市场价格机制的约束,同时也通过以市场的调节来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跨国经营中,在与国际化接轨过程中无论从治理 方法 或思维方式上必须与国际接轨,终极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