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性质与作用机制评析(1)(2)
2016-03-05 01:01
导读:我们以为,在企业组织内,同样存在着从企业成员的习惯到企业内群体的习俗和惯例(合称“惯俗”),再到企业的正式制度这样的“谱系”。只是,企业
我们以为,在企业组织内,同样存在着从企业成员的习惯到企业内群体的习俗和惯例(合称“惯俗”),再到企业的正式制度这样的“谱系”。只是,企业制序的生发逻辑有可能表现为先有企业正式制度、后有企业成员群体的惯俗、再后有企业成员的习惯这样一种反向演变过程。
在“企业制序”的谱系中,企业“惯俗”与企业文化概念基本重合。企业文化,作为调适企业组织与成员行为的非正式规则,正是主要以习俗和惯例的方式,通过有意选择、模仿或其他诱因,调整着企业成员个人的(工作)习惯,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行。
三、企业文化的性质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经济资源
企业文化物质层的企业外在形象、品牌可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明显具有经济资源性质;企业文化精神层面可以通过进步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而为企业创造收益,本质上也是一种经济资源。
2.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正式(治理)制度相辅相成
作为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行使着企业非正式规则的功能。作为非正式规则,它与企业的正式治理规则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不能代替正式治理制度,但正式治理制度只有与企业文化相契合,才能得到实施,否则再完美的制度亦将流于形式。正式治理制度具有可模仿性、可移植性,而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群体实践沉淀的结果,具有不可移植性、不可模仿性。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上风的源泉之一。
3.企业文化在企业系统内具有某种准公共物品性质
现代经济学根据服务性质的不同,把物品(服务)分为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和准公共物品(semi-public goods)。公共物品有两个特性:供给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准公共物品的特性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企业文化是非排它的,实际上企业成员“消费”企业主流意识形态的人越多,企业治理当局越满足。同样,企业文化的供给是非竞争的,追加企业文化的组织成员消费的边际本钱几乎为零。正是由于它是某种公共物品,企业内各群体、各分支机构通过免费“消费”企业文化可以进步绩效;同时,企业文化的“供给”只能由企业治理当局全盘问虑。海尔的张瑞敏便自以为是团体的“首席文化官”。
4.企业文化的演变具有路径依靠性
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具有路径依靠性。一般而言,社会成员一旦选择了某种意识形态,无论是好是坏,在以后的路径中他会不断地重复并强化这种选择。即一旦接受,就可能不断接受;一旦排斥,也就会不断排斥,要想替换非常困难。同样,企业文化的演变也具有某种路径依靠性,偶然事件的发生有可能给企业文化的演变带来极大影响(杜旭宇,2004年)。最典型的事例是,一些企业创始人的风格和最初的选择,在长时间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性格,如IBM、松下电器等着名企业几十年的发展深深打上了托马斯·沃森、松下幸之助们的烙印,尽管创始人早就离开了企业。
四、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
企业文化为何、如何能改善企业的绩效?
1.企业文化能有效节约企业内交易用度
企业内部交易用度主要是指企业用于计量、监视、组织、协调以及为实施各种活动所耗费的用度,也可笼统称为治理用度,其用度的大小与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文化有助于克服企业产权模糊性所带来的本钱与风险。现代企业理论以为企业产权的清楚界定对于企业的效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界定产权的制度的供给并不是免费的,界定产权同样需要用度。“假如交易本钱大于零,产权就不能被完整地界定;”(巴泽尔,2003年)。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降低产权界定的本钱,降低为克服产权模糊性所需的计量、监视、组织、协调等活动的本钱,以及弥补因产权界模糊所带来的收益分配不确定风险,以较小的谈判本钱实现各方可接受的收益分配。另外,对于那些绩效测度噪音高的企业,如高隐性知识含量企业,企业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企业文化作用于员工的价值观、信仰和思想,能够增加偷懒对于员工个体的本钱,进步经济刺激对于提升员工绩效的效率。人们常能听到诸如此类的感慨:“在这样的公司上班,能够给人家一般的热和,就是少挣一些钱也愿意。”可见,企业文化确实能够减少员工的“经济人”特性,这是进步高隐性知识含量企业成员工作努力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