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我国企业知识治理(2)
2016-03-23 01:08
导读:缺少对员工素质的进一步进步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发现、发明的数目呈现加速递增的趋势,且应用周期越来越短,机器设备、产品和技术的陈旧周期也
缺少对员工素质的进一步进步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发现、发明的数目呈现加速递增的趋势,且应用周期越来越短,机器设备、产品和技术的陈旧周期也越来越短。培训不光是教育员工如何往工作,同时更要教育员工如何往自主学习,如何往对知识进行共享,如何往对知识进行传播,如何往进行知识的创新,培训要达到培养创造知识型员工的目的。而在一些企业的培训计划之中,对于自主学习、知识共享、传播和创新的培训并未几,更多的是对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培训,这不利于知识治理的进一步深化。
企业知识治理的应对策略
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
日本著名的知识治理专家Nonaka提出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称为群化,也叫社会化:通过观察和对话交流,个人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取新知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称为外化:通过讨论和文件编辑将知识转化为明确具体的形式。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称为融合:组合各种不同形式的显性知识,如文件或者数据库中的知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称为内化:比如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将个人在文件中得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亲身经验。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技术实现有效转化。
外化技术 外化首先包括一个强大的搜索、过滤与集成工具,从组织的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中捕捉对企业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用的各种知识;其次是外部贮躲库,它把搜索工具搜索到的知识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他们并存储下来 ;再次是一个文件治理系统,它对贮存的知识进行分类,并能识别出各信息源之间的相似之处。基于此,可用聚类的方法找出公司知识库中各类知识,构建隐含的关系或联系。外化的终极作用是通过内化或中介让寻求者能够得到所搜集的知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内化技术 外化是从组织外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寻找对本企业有用的知识,发现组织内部存在的各种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并进行集成以利于传播。内化则是想法发现与特定消费者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通过过滤来发现企业知识库中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
中介技术 内化过程夸大明确、固定的知识的传送,而中介针对的是那些无法编码存储于企业知识库中的知识,它将知识寻求者和最佳知识源相匹配。通过追溯个体的经历和爱好,中介能把需要研究某一课题的任何在这一领域中有经验的人联系起来。
建立专门的知识治理机构
公司可以成立一个知识治理部。知识治理部总体负责公司的全部的知识治理活动,由公司任命专职的CKO对于知识治理进行领导,直接向公司CEO负责。知识治理机构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知识治理职员。
第一层次的职员并不直接属于知识治理部,他们主要包括公司的技术研发职员,同时也包括公司的工人和治理职员。他们会在从事本职工作中创造知识,如研发职员会有技术专利,工人有生产技术,治理职员有治理经验等。他们应将他们的知识进行知觉的贮存和传播。
第二层次的职员是知识治理部的技术职员,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公司产生的全部知识,他们要对公司的全部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输进数据库。这些职员对知识具备理解深刻,对公司需要什么知识和不需要什么知识应了如指掌;同时,还要求他们能够对知识进行提炼,这就是知识在隐性和显性中的转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职员要求于其工作的知识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这些职员可以是兼职的,可以由研发职员中的高级工程师、工人中的高级技师及治理职员中的高级经理等兼任。
中国大学排名
第三层次的职员是知识治理部的专职职员,即知识项目经理。他们针对知识治理中的各个不同方面,如了解企业内外环境、企业本身和企业员工知识需求,组织、监视企业知识库和内部网的建设与运作,确保企业知识库和内部网设施及其支持工具的正常运行;领导、组织知识集成与创新治理;对知识产权进行治理;对知识员工的治理等,对这些具体的工作进行组织治理。要求他们对他们所治理的方面有着专门的知识,并能够在CKO的同一领导下与其他方面的主管进行及时的沟通,做好公司的知识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