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家族企业的内源融资(2)
2016-04-02 01:06
导读:另外,中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着极为狭窄的融资环境。张维迎指出在转轨经济中,国有银行不愿意也没有必要由于给家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把
另外,中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着极为狭窄的融资环境。张维迎指出在转轨经济中,国有银行不愿意也没有必要由于给家族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把钱贷给国有企业,即便还不了,责任也在国有企业;若把钱贷给家族企业,假如出现坏账,则要怀疑银行工作职员是否接受了贿赂。结果是,国有银行与家族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尴尬的信贷境地:前者有资不敢贷,后者急缺资金而贷不到。
发展外源融资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金融深化的倡导者麦金农的研究以为:假如企业家的投资受自我融资(self-finance)和内源融资的限制,那么其最优策略是投资于传统技术,从而降低总体收益水平,进而必然会制约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相反,假如他能够从金融体系中得到外助融资,那么,新技术就可能会被采纳,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这说明外部融资有助于企业收益水平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能力。
4 我国家族的内源融资倾向的对策
转轨期家族企业超强的内源融资倾向毫无疑问成了家族企业进一步的重大障碍。为解决这一困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家族企业要有强劲的融资能力和纯正的融资动机。顾名思义,融资能力是指家族企业信誉如何,付息还本能力如何,有没有投资远景良好的开发项目,企业是否具有资金治理营运的人才和机制等。融资动机涉及到企业是否有必要扩充资金来源以及新资金将用来干什么。企业融资动机不纯,不仅无益于优化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圈钱”后的“呆账坏账”,将直接破坏发育中的资本市场游戏规则。转轨期家族企业和家族企业家在创造骄人业绩的同时,应清醒地熟悉到,与企业相比,家族企业还存在颇大的差距。企业靠一时的包装和“整容”,或许能引来一部分资金,但路远知“企业”力,日久见“企业家”心,真正能成为资本市场宠儿的是那些能在产品市场、技术创新和企业信用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现的家族企业。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从企业融资环境角度要让家族企业有资可融。拓宽家族企业债务融资,有利于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对于家族企业家来说,最难的是寻找到既忠诚又能干的经理人,其中的之一是激励机制。家族企业家通常采用股票期权来激励经理人。在此基础上,假如增加企业负债,经理人会具有更大的激励。其机制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表述更为直观。假设企业股天职为家族股(a)和经理股(b),总股本为a b,经理所占的股份为b/(a b),公司的债务融资金额为m,同时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为q,债务利息率为p(通常情况下p≤q),则经理人的股权收益率为:
∏=b/(a b)[(a b)×q m×(q-p)]=b×q b/(a b)×(q-p)×m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企业债务融资量m的增加,经理人的股权收益也趋增。运用破产来分析,企业债务增加,其破产概率将会加大,经理人要保住现有职位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假如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获得债务融资,银行作为债权人,承担着贷款风险。那么,银行有可能为了自身资本的安全而参与到企业投资决策或企业监视中,典型的如日本治理模式所采取的主银行制。这样,便存在一种外在压力迫使家族企业优化自身治理结构。需要夸大的是,这里的银行必须是产权明晰的银行,其治理结构应该是健全和完善的。
通过股权融资,家族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稀释,外部气力的引进有助于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在家族股稀释的过程中,企业利用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为企业融通永续发展的资金,可以极大地增强竞争实力。同时,企业受到外来的监视和约束,为健全企业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此外,家族成员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变现自己的股权,从而为家族成员退出家族企业提供制度平台。比较而言,股权融资的条件是发育健康和监视到位的证券市场,而且应该是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机制发育相对成熟之后的选择。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 储小平.家族企业: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2000(5)
2 刘平青,陈文科.资本结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来龙”与“往脉”[J].中国观察,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