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软件职员外包的激励与(2)
2016-04-07 01:05
导读:根据上述委托——代理关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进一步说明。 设,项目开发组中有n个外包员工参与工作,工作产出为Y=[∑Y(αi) εi],其中:α
根据上述委托——代理关系,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进一步说明。
设,项目开发组中有n个外包员工参与工作,工作产出为Y=[∑Y(αi) εi],其中:αi是第i个外包员工的工作努力;Y(αi)是第i个外包员工的产出;εi是第i个外包员工的产出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方差为σ2i;ρi是第i个外包员工的风险规避度,且发包企业和承包企业都是风险中性的;Wf是固定工资;β1是承包方向外包员工支付的绩效报酬的激励系数;β2是发包企业在直接监视外包员工工作时,对员工产出的激励系数;C(αi)是第i个外包员工的努力本钱;W0为外包员工愿意接受工作的保底薪酬。
根据以上的假设,建立如下的最优化题目:
从(5)、(9)中可以看到β1、β2随C′(ai),Y″(ai)增大而增大,随Y′(ai),C″(ai),∑ρiσ2i增大而减小。但相对而言,β1随C′(ai),Y″(ai),Y′(ai),C″(ai),∑ρiσ2i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小于β2随这些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幅度,这说明β2对外包员工的激励作用要大于β1。也可以说,外包员工对β2的激励作用更为敏感。
由上述的推导结果可以看到,实在发包企业对外包员工的激励因素确实是更为有效。假如能在发包企业和外包员工之间建立起直接的绩效薪酬激励关系,将这种隐性的激励因素显性化,势必对外包员工的工作产生产生正向的刺激,使其绩效激励的满足度更高,且效果更明显。
三、完善外包员工工作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议
1.由发包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分直接参与到对外包员工的绩效评估和绩效薪酬支付中,以加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效力。
2.对不便直接参与绩效薪酬支付的发包企业,可以采用现实的物质激励,实现正向激励的效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例如,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或外包员工的工作表现设立相应的奖金和罚金制度;通过承包企业对外包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实行再奖励等。
参考文献:
[1][英]伊恩·本,吉尔·勃斯,著.陈瑟,译.制胜外包——利用外部资源进步竞争上风[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侯光明,李存金.现代治理激励与约束机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陈霄,周勇.软件项目开发中的职员外包[J].现代企业,2006,(2).
[5]余忠,李秀珠.软件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治理的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2004,(10).
[6]程小兵,黄爱民,沈陆萍.关于人才派遣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人才,2003,(5).
[7]王鲁捷,钟磊.人才租赁的题目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