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变化与社会变迁(1)(3)
2016-04-22 01:01
导读:广告口号对社会的影响 广告口号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同时悄然地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心理起着作用。广告口号本来是为倾销商品与
广告口号对社会的影响
广告口号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同时悄然地对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心理起着作用。广告口号本来是为倾销商品与服务而创作出来,但它并不象广告标题那样切实紧密地逐一对应,实打实地贴合商品与服务的特点与上风,而是具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容量。它经常要把商品与服务的特点、上风泛化到社会、人生、生活、真理等范畴,并以积极上进、乐观美满、轻松愉悦的生活样式呈现出来。在广告世界里,一条领带就是男人的世界,一个承诺就是一生朋友,一旦拥有就别无所求,一卡在手就能走遍神州;年轻没有失败,知识改变命运,有空间就有可能,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生活原来可以更美的等等。还有一些广告口号表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和趣味性。杉杉衣饰的“不要太潇洒”、珊拉娜洗面奶的“只要青春不要痘”、双汇火腿的“省优、部优—葛优”等,在自然中透出幽默,并在笑声中悄然改变了世界。从“吸烟有害健康”到“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广告口号由提醒而至劝诫至禁止,这是社会文化心理变化的鲜明反映,也是对社会心理的变化引导和规范。曹铭宗先生在他的《台湾广告发热语》一书的序言中指出:“一句为促销而创造出来的广告口号,却可能在‘为资本主义服务’之外,再产生升华作用。由于,这句广告口号可以搭上社会脉动,甚至呈现社会意义,被一传再传,最后变成了具有文化意义的广告流行语。”广告口号成了大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广告创意理论告诉我们:一则卓越的广告创意,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不仅要正确、贴切、生动、巧妙地传递产品的概念和信息,展现产品的独到之处,而且要融进一定的文化背景,要努力理解人的深层次心理,洞察人性;要紧贴时代气味,把握某一阶段社会情感的流向。因此,广告口号的制作,不在于优美文字、华丽辞藻的堆砌,也不是歇斯底里的喊叫,它一方面要把所广告的商品(或服务)将给受众带来的利益告诉他们,以激发他们的购买欲看,从而促进消费;另一方面是真、善、美意境和人文关怀的传递,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见证。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徐祝林.中华广告文化艺术[M].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6
2.张文和.口号与中国.[M].中***史出版社,1998
3.曹铭宗.台湾广告发热语.[J].国际广告,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