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的法律思考(1)(1)(2)

2016-05-14 01:02
导读: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权利与权力都不是天赋的,都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道德的和习惯的权利产生在前,法定权利和权力产生在后。而从法定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权利与权力都不是天赋的,都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道德的和习惯的权利产生在前,法定权利和权力产生在后。而从法定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说,是先有了阶级和国家,有了公共权力和法律,然后才有法定权利。权利是夺取国家权力的阶级斗争的胜利者按阶级气力的对比进行分配的产物,因此权力是权利的渊源和条件,“没有人民的国家,就没有人民的一切”,不能把权力看成是一种消极的气力,不能忽视权利对权力的依存性。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夺取政权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民行使革命权、起义权的过程。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象资产阶级法律那样承认这种权利是法定权利,(例如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那样),而以为这是一种道义上的权利。所以正确的熟悉应当是一方面人民权力是具有尽对性、主导性的,它是制定法律配置公民权利的条件和基础;而另一方面政府权力或某个政府官员的权力则是相对性、派生性的,它以公民的权利为基础,并受公民权利的制约。由于政府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因此,人民的选举权(这是一种权利)是政府权力的基础。总之,人权与人民权力(政权)是法定权利的基础,而公民权利是政府权力的基础,政府权力是由政权和公民的权利所派生出来的。[12]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区分了习惯的、道德的权利和法定权利,并揭示了它们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夸大了在阶级社会中权利和权力取得的基础都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是它仍然承认对于具体的政府而言,它的权力仍然是公民权利的产物。
  因此我们可以以为:权力是权力主体对于权力的受众的一种上风,它不仅存在于政治法律领域,也存在于个体之间,但是作为最典型的权力类型,在狭义上它特指国家公权力。国家公权力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由斗争中取得胜利的一方把握和分配,并且在宏观上它来源于人的习惯的和道义上的权利,而微观上则来源于公民的法定权利,“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正当泉源”。[13]本文下文如无特指,则仅在狭义上使用权力概念,即国家公权力。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权力的滥用和异化
  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轻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14]事实上对于权力的腐化倾向,古往今来的很多仁人志士都已经指明,阿克顿勋爵则更断言:“权力趋于***,尽对的权力便尽对地***。”现代法学家也重复着同样的道理:“对权力统治在建立和操纵社会方面的特征的观察表明,权力在社会关系中代表着能动而易变的原则。在它未受到控制时,可将它比作自由活动、高涨的能量,其效果往往具有破坏性。权力的行使,经常以无情的不可忍受的约束为标志;在它自由统治的地方,它易于造成紧张、摩擦和突变。再者,在权力不受限制的社会制度中,发展趋势往往是社会上有实力者压迫或剥削弱者。”[15]但是,既然权力本身是来自于公民的权利,而且是为公民权利服务的,那么为什么它又会反过来损害公民的权利、腐蚀国家和社会的肌体呢?这种与其设立的本来目的背道而驰的异化是如何发生的?
  这主要是由于任何权力并不能凭空自动地作用于它的受体,来为他们谋福利,权力必然要通过人来行使,这一过程表现为国家通过其工作职员来行使公权力。而人性中的自私属性使得一些受委托把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人将权力用作交换,这被称为“寻租”。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凡是稀缺的资源都可以在市场上转让,当这种交易被法律所答应时,交易就是正当的,而当交易被法律所禁止时,这种交易并不会消失,而是会转进“地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黑市。
  由于国家权力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国家事务的干预是不可能放任自流的,所以就必须把握一些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而权力本身也更是一种资源,例如征税权、特许和许可权、提供服务和保护等公***品[16]等等,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国家把握了两类稀缺资源,一类是自然的,另一类是人为的。任何国家都控制着稀缺资源,并通过对稀缺资源的有选择性地分配来引导各种组织和个人的行为。由于其资源的稀缺性,所以围绕这些资源的分配便会产生激烈的供求矛盾,这进一步进步了这些资源的相对价值。这就为公职职员的通过以权力交换金钱(租金)提供了机会,也就是说国家将各种权力委托给公职职员,这就是设租,而一些对稀缺资源有追求的组织和个人寻租。
上一篇:论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政策意涵(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