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区域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可行性(1)(3)
2016-06-09 01:01
导读:(一)共同配送模式选择 第三方物流企业间实施共同配送。这种模式适用于专门的物流企业,他们之间签订共同配送合同实施配送。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
(一)共同配送模式选择
第三方物流企业间实施共同配送。这种模式适用于专门的物流企业,他们之间签订共同配送合同实施配送。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的投资,另一方面可以进步物流业的发展,增强物流业的服务水平。
企业与物流业合作实施共同配送。对规模较大的流通业或制造业,可以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实施通过配送,这样既可以减少投资,又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业的上风进步企业发展水平。
多家企业联合实施共同配送。这样可以满足多家客户的需要,解决了投进大量资金兴办配送中心的困难,这种模式适应于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中的中小企业的共同配送。
一家企业为主,多家参与进行共同配送。这种模式适应于以一家较大的企业为主,在完成其自身配送任务的条件下,对其他参与者实施配送。这样企业可以发展自己专业的产品或者服务。
(二)共同配送策略选择
对于长三角地区而言,要实施共同配送,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建设,同时又需要借助外力,内外结合,尤其是在配送业开始兴起到快速发展这一时期。
内部建设方面。转变经营理念,凸现服务意识。以配送为主的物流企业必须意识到这一类企业是服务型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需要在经济公道的区域范围内满足客户需求。可以通过集运策略或者延迟策略来实现。加强技术创新,进步共同配送水平。加快物流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大物流软件和物流设备的引进与投进。重视物流人才培养,促进目标更快实现。共同配送的实施需要有懂得物流和治理的专业人才的参与,需要他们制定共同配送的目标和方法,使配送中心在长期内处于良性运作状态。
大学排名 外力方面。进步政府的重视度,加快物流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需要根据物流行业发展的规律确定同一规划、协调发展的物流行
政治理机制,同时政府通过颁布法律法规,规范物流运作,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破传统诸多界限,提供经济发展空间。借助外力打破传统的地域界限、行业界限和部分界限,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部分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为共同配送提供发展空间。加大与流通企业、制造企业、物流研究所等合作,促进共同配送全方位的发展。通过与流通企业、制造企业、物流研究所的合作使配送技术与配送水平得到很快反馈和进步。
共同配送是当今物流配送发展的总体趋势,是解决我国长三角地区物流公道化的重要手段。固然共同配送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亟须寻找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发展共同配送,降低物流本钱,进步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进步连锁零售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文玉.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共同配送生存环境及实施策略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03)
2.安顺发,姚冠新,刘宗汉.江苏省物流企业实施共同配送的研究[J].江苏商论,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