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2)
2016-06-14 01:01
导读:E·丹尼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也为人力资本理论的确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美国1929至1957年期间经济增长之源的研究,用实证分析为舒尔茨的观
E·丹尼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也为人力资本理论的确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美国1929至1957年期间经济增长之源的研究,用实证分析为舒尔茨的观点提供了最为有力的证据和补充,使得理论的研究与实证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
就在舒尔茨和丹尼森在经济增长领域研究的同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学生——雅各布·明塞也正在从收进分配领域构建人力资本理论。1957年他在其博士论文《个人收进分配研究》一文中指出,美国个人收进差别与增长率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从人的后天质量差别及其变化进手,提出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的进步,即人力资本投资是个人收进的增长和收进分配差别的根本原因。随后明塞又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进分配》和《在职培训:本钱、收益及意义》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进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个人的收进与其接受培训量之间相互关系的
数学模型,从收进分配领域对人力资本理论做了诠释。
微观理论基础的确立。填补人力资本理论空缺的工作被人力资本理论的另一位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加利·S·贝克尔(Gary ·S·Becker)所完成。贝克尔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在家庭生产理论和时间价值与分配理论等领域做过重要的研究,并发表了《生养率的经济分析》、《时间分配理论》等文章,这些为他在人力资本理论上的创作造就了机遇。他在1962年和1964年先后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两篇文章,从微观上阐述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等重要思想和观念。贝克尔以为,所有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并影响其未来货币收进和消费的投资为人力资本投资,对于人力的投资主要是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国内劳动力活动的支出或用于移民进境的支出等形成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长的时效性,因此投资时既要考虑短期收益,又要考虑长期收益;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内容;收集信息、情报资料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之一,同样具有经济价值;惟一决定人力资本投资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投资收益率;一个人的收进水平因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同龄组的人口中,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收进水平也越高;受较高教育的孩子,未来的收益较多,给父母带来的效用或满足也较大。从而进一步构建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基础,并被视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终极确立的标志。至此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新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工具——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创立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众多经济学家的研究爱好。布劳格曾做过统计,仅1970年关于从教育角度研究人力资本的文献就有1000多篇,其发展势头由此可见一斑。随着20世纪60~70年代人们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进与完善,到80年代,保罗·M·罗默(P·M·Romer)和罗伯特·E·卢卡斯(R·E·Lucas)已将其发展成新经济增长理论。由此同时人力资本理论也向更广泛的研究领域扩展,并且形成多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第一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中期,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不断深进和完善,很多经济学家和各类科研院所孕育出很多研究成果,分别在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等方面大大地推动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首先,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舒尔茨、贝克尔等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深进研究了教育、职工培训、活动和信息等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与途径。有些研究成果还直接被一些国家和地区所鉴戒,如东南亚20世纪60~70年代的飞速发展就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是分不开的。D·奥内尔的研究显示1967年至此1985年间教育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发展中国家高达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