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
2016-06-14 01:01
导读:其次,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方面,20世纪60~7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经济收益方面,也涉及到一些非经济方面的影响,如贝克尔、刘易斯等对
其次,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方面,20世纪60~7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经济收益方面,也涉及到一些非经济方面的影响,如贝克尔、刘易斯等对人口质量、家庭、婚姻和生养等方面影响的研究。除此以外,明塞还提出了教育投资模型,贝克尔提出了在职培训模型,本·拉斯、罗森、海利等还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生命周期模型,这些都是人力资本理论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第三,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很多学者从要素、效率的生产功能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机理;也有研究者从知识效应和外部效应分析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舒尔茨等以美国为实例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通过研究使得人力资本理论更具有科学性,同时还扩大了人力资本理论应用的空间,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充分的肯定。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扩展方面包括: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收进分配研究;贫困题目研究;
就业与职业活动研究;国际贸易研究;科学与技术开发研究;人口增长率与生养率变动研究;人口迁移与活动研究;婚姻与家庭研究;以及社会性别研究等。新的分支学科主要有:教育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和人力资源
会计学等。
第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又出现了一次***,使人力资本理论跨上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P·M·罗默和R·E·卢卡斯,他们在八十年代后期分别发表的《收益递增与长期增长》和《论经济发展机制》的文章。这使“内生性经济增长”题目成为
西方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发展经济学”。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这个时期不少经济学家都把目光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上,并建立了很多“增长模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罗默的“收益递增模型”;卢卡斯的“两资本模型”等。在建立的模型中,他们把人力资本视为最重要的内生变量,特别夸大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投资在内生性经济增长和从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转变过程中的首要作用。这些研究都充分揭示了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及其变化对各国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进水平收敛趋势的影响,进而确定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