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垄断利益与国民利益(1)(2)
2016-06-18 01:01
导读:本来,政府的重要职能是为 社会 提供公共服务,也就是用公众提供的公共财政往满足大部分人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要,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
本来,政府的重要职能是为 社会 提供公共服务,也就是用公众提供的公共财政往满足大部分人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要,按社会公众的集体意愿提供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或分配活动。但从最近的两组数字中,可知国有资产中涉及数额巨大的核销项目和不断扩张的国有垄断企业及其垄断利润,对比国资委"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国资委的权力和国有企业正迅速"膨胀",表现出来的是相当混乱的矛盾以及政府职能的错位现象。
1、国有企业因投资失误、治理不严、财务纪律松弛而造成的巨大损失谁来负责、谁来监视。正如吴敬链在2005年3月4日政协会议后对记者说,国资委代表国家治理国有资产,它不能自己监管自己。而宪政的基础就是,谁都应有人监管。陈守义委员建议,今后国有资产中凡涉及数额巨大的核销项目,必须提交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接受政协的***监视[5].事实上,国有资本的投资本身就涉及到公共资金,投资失败或经营决策失误而导致国有企业巨额亏损,全部需要属于国民的公共资金填补漏洞,相关财务决策完全由政府有关职能部分作出,而没有经过人大的审核和同意,也没有具体 法律 上的授权,这应该不符正当治下的公共财政原则。
2、国有企业的垄断收益究竟是对谁负责。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钢团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7家公司实现的利润,就占到了全部中心企业利润的78%,其中6家是国家垄断的石油石化和电信行业,可以说是对企业所有者实行垄断价格而来的。国有企业的治理部分也属于政府部分,他们作出的决策应该是追求国民利益的最大化。但国有企业既然是企业,则企业本身及国有企业的治理部分也就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垄断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好途径,就出现行政垄断现象。但题目是其垄断利润却是来源于"投资者"的"消费",由于国有企业实质是全民所有者投资的企业,但其产品及服务大部分来源于"企业所有者"的中国公民的消费,就出现企业所有者的企业"剥削"企业所有者的现象。试想一下,众多投资者(国民)投资的企业,是希看企业能为投资者(国民)带来收益回报,但企业产出的商品和服务最后必须指定由投资者(国民)的高价消费来获取所谓的"高额利润",而制定和实施垄断价格"剥削"投资者(国民)的,正是代表投资者(国民)的治理部分和人,这显然是矛盾的,这些都表现出政府职能上的错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多年来同是国有企业职工,但行业收进差别一直过大,对其他行业职工的不公。1978年以来,固然国家进行了多次价格改革,但计划价格不公道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行业曾长期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一些行业因附加值较高,则持续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由此所导致的行业间和企业间职工收进差距持续扩大。同时,部分行业因处于垄断经营地位通过垄断生产、垄断市场、垄断价格取得高额利润和高额工资。例如邮电通讯、 金融 保险、电力等行业的垄断经营使这些行业职工收进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这些垄断企业的治理职员及职工能比其他行业职工享受高薪和福利待遇,实质是实行对其他企业所有者实行垄断价格实现的,对此政府如何调整职工的公道分配呢?究竟他们同样作为国有企业的职工,则出现了垄断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剥削其他国有企业职工的现象。
4、对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不公平的,有违市场经济的原则,违反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