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垄断利益与国民利益(1)
2016-06-18 01:01
导读:企业管理论文论文,国有企业垄断利益与国民利益(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国有 企业 既然
摘要:国有 企业 既然是企业,则必然要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目前 ,国有资产中涉及数额巨大的亏损项目核销以剥离包袱,国资委提出"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扩张的国有垄断企业及其节节攀高的垄断利润,均表现出国有企业及其治理部分在追求国企利益最大化。但是,国有企业及其政府主管部分,从职能上应该要保障国民的利益,国有企业出现亏损及国有企业及其政府主管部分通过非市场的手段获得稀缺资源进行垄断经营获取垄断利润,会伤害其他市场主体及国民的整体利益,不能保证国民利益最大化,存在政府部分及国有企业职能的错位 题目 。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府职能;垄断企业国民利益
目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题目出现了极大争议,甚至停滞不前。为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两年前诞生当国资委及其辖下全国数十家地方国资委机构,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并"已经到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责任落在各级国资委身上"[1].为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除了剥离核销资产损失外,提出"央企不能在规模上进进本行业前三位,就要进行重组。",更出现强化国企垄断地位的动作,国资委的权力和国有企业正迅速"膨胀", 影响 着 中国 经济 的"生态"。
然而,产权改革之所以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焦点,是由于国有企业仍然存在深层次的题目,面对国资委的权力和国有企业正迅速"膨胀",国有企业及其政府部分的职能及对于国民整体利益的作用题目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一、两组数字的对比
不久前发生的国有大型企业巨额亏损事件,引发了出席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深进思考,他们强烈呼吁: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蒸发"。陈守义委员说,中心企业往年共申报核销资产损失3178亿元人民币。这就相当于9.2万亿元资产总额的4%左右,3.02万亿元净资产的9.9%.加上财政部已核准的近1000亿元损失,央企共计核销损失达4000多亿元。而在过往几年中,四大贸易银行共计核销损失接近2万亿元。翁祖泽委员说,客观地讲,巨额不良资产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但一些权威机构的 分析 表明,投资失误、治理不严、财务纪律松弛依然是不良资产不断出现的病灶所在,特别是决策失误题目时有发生[2].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但和另一组数字对比却似乎令人"振奋"。近几年来,随着众多的国有企业转制,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数目固然减少了,但利润总额却节节攀高。如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从1998年到2003年实现利润从213.7亿元进步到4951.2亿元,增长了22.2倍,2004年1-11月实现利润6970亿元[3],那么在六年时间利润就增加了超过33倍,这在全世界是尽无仅有的。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钢团体、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7家公司实现的利润,就占到了全部中心企业利润的78%,其中6家是国家垄断的石油石化和电信行业[4].然而,众所周知的是,通讯、能源、电力和 交通 等类型国有企业是通过行政垄断价格在民众中取得收益,这种利润的来源是高度集中的垄断的结果。
在计划经济 时代 ,我们的全部财政收进都来自于国有经济,不过结果并没有将中国经济带上快速运行的通道,反而成为财政难以承受之重,上个世纪90年代,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一度占财政收进的20%.假如国有企业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有比较强的赢利能力,也许就不会轻言痛苦的"国退民进"了。但现存的国有企业要靠政府庇护下成为享有特权的企业,通过非市场的手段获得稀缺资源进行垄断经营,则会伤害其他市场主体及国民的利益,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难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许会停滞不前,政府也因此难以从对市场的干预中脱身,实现真正的职能转变。
二、政府部分及国有企业职能的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