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石油企业物流治理题目研究(下)(1)(2)

2016-06-22 01:03
导读:中国石油企业提升物流治理水平,首要条件是推进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完成公司制改造,使石油物流企业成为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公道的法人实体,成为
  中国石油企业提升物流治理水平,首要条件是推进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完成公司制改造,使石油物流企业成为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公道的法人实体,成为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为发展第三方物流奠定基础;其次,根据各方面的条件,中国石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是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石油特色物流,在成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战略同盟、资产重组等手段做“大”做“强”;最后,提升物流治理水平,还需要一系列支持手段,比如,树立供给链治理与优化的理念,把进步企业信息化水平、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扁平化结合起来,进步知识治理水平、保障企业发展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实施品牌战略,等等。  (一)推进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完成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物流企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封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职员和封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2002年11月18日,原国家经贸委等8部分《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职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企业按照文件要求,以精干壮大主业、放开搞活辅业、进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公道确定企业辅业资产,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辅业资产的界定范围:主要是与主体企业主营业务关联不密切,有一定生存发展潜力的业务单位及相应资产,主要包括为主业服务的零部件加工、修理修配、运输、设计、咨询、科研院所等单位。  因此,在通过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开、分立、职员分流、分离企业办社会部分完成股份公司与存续企业重组之后,继续进行内部持续重组,推进物流体系的公司制改造,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公司制改造中需留意以下几个题目。  (1)应通过对资产的进一步分类、清理、整合,制定与资产状况相适应的改制方案。比如,对于优良的经营性资产,通过二次重组,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符合上市条件的力争成为上市公司,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可使之成为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对于非经营性资产,可转移给地方政府或进行其他处置。  应该说,经过团体公司层面的股份公司和存续企业的分离和重组之后,存续企业资产整体状况不是很好。比如,中国石油自然气团体公司改制后,中油股份吸收了原团体60%的优良资产,其职员仅为团体公司总职工的30%。而存续部分企业只有原团体公司40%的资产,而且其中的40%之多又是非经营性的资产,在册职工106万人,约占团体总人数的70%。而且中油股份完成上市后还在继续减员,所以存续企业的资产状况还存在继续恶化的趋势。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的情况类似。但是,存续企业并不完全等同于劣质资产,物流体系更是如此,如前所述,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有着自己的资源上风,经过科学有效整合,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成长性企业。  中海油在存续企业改革方面的作为值得物流体系鉴戒。2002年2月5日,由三家工程、设计、施工企业重组而成的海油工程股份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2年11月20日,由中海油旗下原有的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海上钻井、船舶支持和运输服务、油田技术服务的7家专业技术公司整合重组而成的中海油田服务公司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以中海油服成功上市为标志,在油气主业上市后,中国海油存续企业的专业技术公司全部在内地和香港上市。其中,重组后的中海油服公司成为拥有总资产近6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海上油田服务市场占有领导地位的泛亚地区最大的海上油田服务提供商。公司从重组到上市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国际路演仅仅用了两周,在香港市场获得了18.6倍和在国际市场15倍的逾额认购。上市第一天,公司股价相对于发行价增长了12.5%。公司的上市活动也因此被《亚洲金融》评为最佳中型招股项目。中海油服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作业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拓展作业空间,力争成为亚洲地区油田服务行业的龙头老大。这充分说明存续企业的部分经营性资产,加强治理,进步运营效率,同样能够获得国际资本市场和客户的青睐。  (2)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做“大”与做“强”的关系。在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有做大的正向激励。由于企业和政府机关一样是有行政级别的,企业越大(以职员、营业收进或资产计算),则企业的级别就越高,所以企业治理职员都愿意把企业规模做大。在物流体系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某些领导也有类似的倾向,“占山为王、划地为界、惟我所用、不计其余”,总想把握更多的资源,以进步自己的地位或捞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大”和“强”是不同的概念,“大”往往指职工人数多,或企业资产大,或企业营业收进多,是量的概念。而“强”是指企业的竞争力强,赢利能力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强,是质的概念。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行业,或资产或业务链互补的企业,做大能够节约本钱,进步企业市场占有率,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做大”和“做强”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没有上述特点的行业来说,生硬地把几个企业合并在一起,将会增加企业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本钱,造成规模不经济,反而会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在通过资产重组界定企业时,应切合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特点、市场需求状况、技术要求和竞争态势等,目标应当定为“做强”,而不是“做大”。  (3)统筹规划,推进改革有序进行,尽量避免留下“后遗症”。  公司制改造会带来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涉及企业及社会的众多层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加之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因此,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科学设计改制方案,不能搞“一刀切”,尽量避免留下“后遗症”。本文以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立足于整合现有资源,协调好与原团体公司的关系,通过签定不竞争协议等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杜尽资源浪费。应该说,只要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实现了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公道,使企业成为理性的决策主体,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分阶段推行专业化重组。对于存续企业公司化改制,中国石油自然气团体公司提出,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精简机构,进步效能,对辅助生产、公用工程、工程建设、生活服务系统,完成企业层面的重组整合,择机实施跨企业、跨地区和团体公司层面的专业化重组。物流体系的公司化改造同样应遵循这个原则,分阶段实施重组。比如,可以先按照地理区域或市场区域划分资产,实施公司制改造,然后由这些公司按照市场交易规则自主决定企业之间的重组。  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出现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很多深化改革的措施,都有可能在全局与局部利益关系上产生一些分歧,企业内部的整合也会出现同样的题目。对此,应通过引进招投标制度,加强企业内外监视等保证改制的公平与公正。  (二)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  第三方物流是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公司制改造的目的在于塑造合格的经营主体,为发展第三方物流奠定基础。  关于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国内外尚没有一个同一的定义,国外称之为物流同盟、物流伙伴、外包物流(Outsourcing Logistics)或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国内有时称之为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市场化。第三方物流既不属于第一方(生产者),也不属于第二方(购买者),而是通过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一般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向用户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全部或部分物流代理服务。  由于现代物流治理的系统性要求高,技术性强,规模经济明显,大多数企业不具备高效率、低本钱运作的自营能力,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避免在非核心业务和活动上投资购置资产,使企业更专注于主业,因此可以减少企业作业本钱,进步服务水平。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美国大多数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之后,一些环节的作业本钱可以降低62%,服务水平可以进步62%,核心业务可以集中56%,雇员减少50%,资金投进可减少48%。  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业态特征:  (1)以合同为导向的一系列服务。工商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时一般都签订专门的合同,规定服务项目和目标,并且包括一定的处罚和激励条款。第三方物流的内容有别于传统的外协。外协只限于一项或数项独立的物流功能,如运输公司提供运输服务、仓储公司提供仓储服务。第三方物流则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的要求,不是临时服务,而是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一般来说,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仓库治理、运输治理、订单处理、产品回收、搬运装卸、物流信息系统,产品安装装配、运送、报关、运输谈判等近30种物流服务。  (2)第三方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物流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正确传递,进步了仓库治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其次,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同时,电脑软件的飞速发展,使混杂在其它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本钱能被精确计算出来,还能有效治理物流渠道中的商流,这就使企业有可能把原来在内部完成的作业交由物流公司运作。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进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3)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由于需求方的业务流程各不一样,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活动的,因而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应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制服务内容,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4)第三方物流的供求双方是新型的客户关系。  各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方式有直接购买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某项服务、整体外包供给链物流业务、聘请物流公司来治理运作企业自有物流资产设备等多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双方充分共享信息,以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双方能相互信任,并且,在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时,经常触及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治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对于双方来说,往往都有保持长期稳定关系以降低交易本钱和风险的愿看,因此,双方的关系通常表现为以契约为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或战略同盟关系。  对于中国石油物流企业来说,应该熟悉到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只有顺应这个趋势,尽快转变观念,进步服务水平,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三)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特色物流是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方向。  1、中国石油物流企业的两种发展战略。  完成公司制改造之后,中国石油物流企业至少有两种发展战略可供选择。  (1)专精战略。作为中小企业,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专上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其他厂家往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这是中国石油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战略。  (2)同盟战略。战略同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分),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上风相长、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活动的疏松型网络组织。战略同盟多为长期性联合与合作,是自发的、非强制的,同盟各方仍然保持着原有企业治理的独立性和完全自主的经营权。  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同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上风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上风。因而战略同盟成为众多企业进步竞争力的有效选择。由于小企业自身在与至公司竞争中具有明显的劣势,战略同盟就更为必要。通过战略同盟,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中国石油物流企业不仅应该与有互补能力的企业组建战略同盟,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应该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同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治理知识,从而进步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本文以为,上述两种战略有一个共同的条件: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必须能够发现或/和培育核心能力,提供具有石油特色的物流服务。换句话说,假如不能发现或/和培育核心能力,企业就无法实施上述战略:不能发现核心能力,专精战略就可能误进歧途;不能发现或/和培育核心能力,企业就没有推行同盟战略的资本。   2、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特色物流的步骤及可能途径。  对于中国石油物流企业来说,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特色物流,必须首先识别本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在。  企业战略理论以为,核心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性。核心能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关键性利益,如明显降低本钱、进步产品质量、进步服务效率等,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及超过同业均匀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上一篇:企业的根本竞争力在于人力资源的资本化(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