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探讨(2)
2016-07-07 01:02
导读:企业的经营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活动,不是所有的经营成果都能量化反映,因此,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中财务绩
企业的经营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活动,不是所有的经营成果都能量化反映,因此,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应当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其中财务绩效主要采取定量评价的方法,运用有关模型进行评价计分;治理绩效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聘请咨询专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议。然后将对治理绩效指标进行细化,对能够用量化指标设置相关量化指标进行辅助评价。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是一项复杂、综合的业务活动,也是整个绩效评价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建立指标体系时,指标的选取要尽可能做到全面完整,要考虑数据来源情况,又要避免指标的重复,尽量采用现有各专项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减少指标总量,做到简单、省力,尽可能减少企业填报的负担。根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盈利能力评价指标
盈利能力评价是财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所有者收益的大小,而且也关系到企业债权人债权保障程度的高低。因此,盈利能力评价可为企业所有者是否继续投资提供依据,也可为长期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贷政策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为企业经营治理者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改善企业经营治理,进步治理水平,提供依据。
盈利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反映出来,盈利能力评价主要通过对一系列盈利能力指标的分析、比较来完成。能够较好的反映企业盈利水平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本钱用度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股权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等。 2.营运能力评价指标
营运能力评价,又称资金周转评价,是指通过分析比较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来判定和评价企业经营治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资金周转速度快说明企业资金周转良好,营运能力就比较强。企业的资金周转涉及到供、产、销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题目,都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资金只有顺利地通过各个经营环节,才能完成一次循环实现价值增值。而资金能否顺利通过各个经营环节,取决于企业经营治理水平。企业经营治理水平高,资金通过各经营环节顺畅,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就短,周转速度就快;反之,企业经营治理水平低,资金就轻易在经营环节受阻,完成一次循环的时间就长,周转速度就慢。因此,资金周转评价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进一步的改善经营治理、增强企业营运能力指明方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财务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确定和实现企业经济资源在各项资产中的最佳配置。假如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生产、销售必将因此而变得更具效率。因此营运能力指标的计算与比较是反映企业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采用的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活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
3.偿债能力评价指标
偿债能力就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变现能力和债权物质保障程度的分析研究,观察和判定企业偿还到期债务能力的强弱,从而判定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资本可以分为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债务资本的实质就是债权人将资本的使用权让渡给经营者使用,企业必须还本付息。定期偿还各种债务的本息,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一方面影响企业举债的能力。偿债能力强的企业更轻易取得借贷人的信任从而获得借款;另一方面,影响到企业的经营风险。假如企业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就会面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因此,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和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为债权人了解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债权的物质保障程度提供财务信息,而且也可为企业经营者了解和把握企业举债程度和筹资风险程度提供财务信息。
按照债务期限的是非,企业债务可以分为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相应的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