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控制权配置(3)
2016-07-23 01:03
导读:1.企业控制权结构与企业内部知识的分布 从典型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企业控制权划分为三个层次:战略控制权——最高决策权;业务控制权——中间决策权
1.企业控制权结构与企业内部知识的分布
从典型意义上,我们可以把企业控制权划分为三个层次:战略控制权——最高决策权;业务控制权——中间决策权;作业控制权——作业决策权。
企业最基本的决策行为发生在作业现场。一线的生产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根据生产指令、岗位职责以及工作经验,对于自身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的结合及相互作用进行决策和决策执行过程。对于他们来讲,可能更多的是执行决策,他们的活动构成了企业最基本的决策经营活动。但是,也要看到他们仍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对自身人力资源以及作业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资资源的控制。这是由人力资源的特性与契约的不完备性所决定而无法避免的。在经济学中往往只看到了对于前者的控制,而对于后者的控制现象却熟视无睹。可现实生活中这种控制现象是十分普遍的。以某个单位公车为例。司机所拥有的控制权显然是一种作业控制权。他一方面可以控制自己的人力资源而产生影响:开车技术的熟练程度,是否尽心尽责,汽车的保养和维护等;另一方面还可以控制汽车本身:上班时间开公车往干私事,非上班时间公车私用,甚至与维修站点串谋,谎报车辆使用状况等。他由于拥有操纵经验的知识上风以及信息上风,把握着对资源实际运用的控制权。
企业中间决策层通常是指企业的业务部分或事业部,其主要任务是解决产品和市场组合题目。从决策的角度看,中间层是企业两种不同信息交汇的地方:来自于作业层的信息由此向企业战略决策中心转移,企业战略决策信息由此传达给作业层。中间层的决策可能作为企业战略决策中心的参考,但对于作业层的决策具有更直接的影响。在企业内部除了一线生产者外,他们对于企业资源运用状况具有相对的信息上风,尽管他们并不直接和生产性物资资源发生关系,但是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业层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结合的方式与程度。在企业内部知识体系中,他们承担着将企业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会知识正式化、编码和传播的职能,同时还是组织学习的实檀越体。
大学排名 企业最高决策层实际上是对整个企业实施协调和控制,这种决策是战略性决策而非常规性决策,其针对的是企业整体的、长远的、根本性的决策题目:诸如企业的发展方向,远景规划,经营目标;协调企业同外部环境的关系;对企业重要的人事安排及内部各部分间的利益分配与关系协调;投融资决策等等。
在一个独立的企业里,上述三个层次各自拥有相应的控制权,每一层次的控制权的实施或者说实现程度,依靠于该层次的个体所拥有的决策知识与决策能力。由于个体所拥有的知识禀赋和企业内部知识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性一是水平上的不均衡,其不均衡性有三种表现:(1)企业的领导不一定也不可能通晓所有的知识,企业里的下层职员往往拥有比领导更全面更专业的知识,并因此把握着某一部分或职能的控制权;(2)企业的领导可能因具有更多的学习和
培训机会而使其比下层职员把握更多的知识;(3)由于企业内部职员的来源千差万别,知识水平也会参差不齐。另一种是专业领域上的不均衡,其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领导把握战略性知识,而员工把握操纵性知识,或者具有战略性知识的人不在领导的位置上而在领导岗位上的人往往只具有操纵性知识。把握战略性知识的领导不可能通晓全部的操纵知识,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下层员工的知识特点,因此,其战略思想可能限制了下层员工的积极性,并终极限制了员工操纵性知识的充分发挥。把握操纵性知识的下层员工也可能囿于其专业知识的领域,难以理解具有宏观战略意义的领导的意图,从而在具体贯彻执行中,偏离领导的本来目标。个体的决策能力源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但不仅仅是学习与培训的结果,同时也取决于个体的基本价值观、性情和爱好。因此,决策能力与社会财富的分布不一定是对称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自上而下的授权控制流与自下而上信息传导控制流的互联互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