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控制权配置(4)
2016-07-23 01:03
导读: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更多的讨论是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单项的控制权:如何将控制权分散,把它们授予给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即如何分权与授权;同时,由于
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更多的讨论是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单项的控制权:如何将控制权分散,把它们授予给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即如何分权与授权;同时,由于企业内部中的分权授权是通过行政干预来完成的,而不是一种市场的自愿交换。因此,这种分权授权往往不能很好解决控制权对决策知识与决策能力的匹配题目和对代理人的监控题目。这正是经济学中一直努力试图降低的所谓的代理本钱题目。由于一方面,知识分布的不均衡,使得企业组织的授权成为必要:只有授权,企业才能降低交易本钱即与决策有关的知识和信息的不均衡而导致的效率损失;而另一方面,企业组织的授权又会导致授权者对代理人监控失灵题目,产生相应的代理本钱。在完全集权化的情形下,代理本钱最小,但是知识转移本钱却很高;在完全分权化的情形下,知识转移本钱最小,但是代理本钱却很高。基于此,结合前述分析,我们以为完整的企业控制权是由战略控制权、业务控制权和作业控制权组成的,企业的这三个层次的控制权并不仅仅只是单项的。恰恰相反,它们是彼此相互联系、互联互动的。具体来讲,从较低层次的控制权方面看,总是由较高层次的控制权主体授予的结果,在决策上是对上一层次决策的执行与贯彻,是把上一级的决策结果作为自己决策的既定约束条件;从较高层次的控制权方面看,决策所依靠的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不仅仅是自己的决策能力和自身所把握的信息与知识禀赋,还依靠于下一层次所传递而来的信息与知识。
自上而下的授权控制流是战略控制权——→业务控制权——→作业控制权;自下而上信息传导控制流是作业控制权——→业务控制权——→战略控制权。这两个流程反映的是企业内部代理链,它们构成一个闭合的循环通路。如下图所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企业控制权体系内部这两个控制权流是作用与反作用的、互联互动的,是企业激励机制和效率机制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过程。并且,随着企业内部知识积累越来越重要,战略控制权的配置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另两种控制权的配置。
总之,假如用系统论的观点并结合
物理学的知识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个完整的企业控制权体系看作是一个原子。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针对的是作为单个体的原子,是整体意义上的控制权;而非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针对的是原子内部系统,原子内部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互联互动系统。原子内部依其各自的特点,构成与之相适应的闭合循环运转通路;只有运转通路的正常,才能有足够的能量保证原子运动。能量愈大,原子运动越快,其形成的磁场力越大,从而吸附更多的电子和原子。假如通路链条断裂,原子运动能量供给不足,其运动减慢,磁场力减弱,终极可能被别的原子吸附过往。因此,企业控制权应是上述两种控制权的有机结合与动态协调。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4]Werin ,L. and Wijkander ,H.(中文版).李风圣,主译.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5]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J].经济研究,1996,(9).
[6]林俊清,黄祖辉.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J].财经论丛,2003,(1).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7]王月欣.从动态博弈视角看企业控制权的配置[J].南开经济研究,2004,(4).
[8]瞿宝忠.资源全球化公司控制权配置本质研究[J].社会科学,2003,(7).
[9]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7,(1).
[10]周其仁.“控制权回报”和企业家控制的企业[J].经济研究,1997,(5).
[11]马成硏.从企业内部知识分布不均衡看“授权与控制悖论”[J].当代财经,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