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视角下企业竞争力形成变化分析(3)
2016-08-22 01:16
导读:(二)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变化是企业对环境进行适应性学习的结果 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变化不仅是企业在自身惯例约束作用下的结果和表现,也是企业接受环境
(二)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变化是企业对环境进行适应性学习的结果
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变化不仅是企业在自身惯例约束作用下的结果和表现,也是企业接受环境选择的结果。由于生物进化的适者生存原则同样适用于处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那些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将会逐渐失往竞争地位,竞争力逐渐减弱,终极被淘汰。相反,那些能够紧随着市场步伐、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将能够保持竞争力,生存并发展下往。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是环境对企业进行选择的结果,也就是环境按照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对具有不同惯例(竞争力)的企业进行选择的结果。
然而,在企业的演化中,经济的“自然选择”和企业的“适应性学习”是紧密相连的,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发展都是在经济的自然选择和企业适应性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原来的惯例可能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外界环境,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竞争力的变化。然而,此时企业并不只是被动的接受选择,而是主动地往适应环境,即企业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性学习,通过搜寻、主动实现自身变异来达到适应环境,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目的。如阿尔奇安以为,在普遍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企业采取各种有意识的适应性行为是理性的。他提出“模仿”和“试错”就是企业进行的有意识的适应性行为。在企业适应性学习中,市场选择起刺激和引导作用,通过这种刺激和引导,企业会有意识往采取适应性行为,如积极的搜寻和变异。当某种搜寻行为为企业带来某种满足时,企业就会强化这种搜寻行为,使其成为企业惯例的一部分(即通过学习对原来惯例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强化其在市场选择中的上风地位。那些总能很好的进行适应性学习和调整的企业,就能紧随着环境的变化,在环境变迁中得以保存并发展壮大起来,而那些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较好地进行适应性学习的企业,就不能顺应环境的变化,其竞争力将逐步减弱终极被淘汰。因此,企业的竞争过程,实质是企业对不断变化着的市场做出反应和适应性调整的过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变化不只是企业被动接受环境选择的结果,而是企业对环境进行适应性学习的结果。企业竞争力的变化过程是企业不断采取新对策来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企业与环境间无停止的动态博弈过程,而不只是达尔文式的“随机变异,自然选择”的过程。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适应性学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变化是企业在自身惯例约束下对环境进行适应性学刊,并接受环境选择的结果。因此,提升企业竞争力就必须进步企业惯例的效率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回根结底就是要加强企业对环境适应性学习的能力。
根据演化理论,每个企业的惯例都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当企业的知识存量具有较高的效牢时,就可以在产品市场上产生租金,进而创造竞争上风。因此,通过增强企业知识储量的效率,可以增强企业惯例的盈利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而这些知识和经验具有四个特点:(1)学习性。这些知识和经验是“由做来记住”,即通过应用这些解决题目的技巧和行为规则(知识和经验),知识得以产生、复制和增长。(2)意会性。有效完成情况的很多基本知识是组织难以言传的知识,不是某个人清楚的知道或可以清楚说明的。(3)社会性。惯例对于组织内部生产性和技术性的知识储存(组织记忆)的功能是无法被还原为其单个成员的有效记忆的。(4)路径依靠性。企业现在的常规取决于过往的决策和经验,不能被其他企业无本钱地仿效,它使得一个企业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企业。
惯例性知识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增强知识效率必须依据这些特点来进行。它的学习性特征决定了获取、保存和增加知识的途径只能通过“做”来进行,这里的“做”即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意会性、社会性特征决定了知识不能直接从市场交易中获得,也不能从其内部某个成员中完全得到,它属于组织集体的知识,其积累只能更多地依靠企业自身的体验式学习。路径依靠性特征限制了知识的取得途径和知识的范围,这种知识的取得依靠于企业过往的决策和经验,新增的知识难以完全偏离企业原来的知识。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能被其他企业无本钱地仿效,显然企业也不能无本钱的仿效其他企业,因此,知识的获得更多的只能是依靠于企业自身的实践和创新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惯例性知识的获取和增加不能依靠通常的方法来得到,而只能靠企业自身的适应性学习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