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坏账损失处理的几点思考(2)
2016-08-31 01:33
导读:1.“合资”及“独资”企业与国有企业间坏账提取比率不同,加大了“合资”及“独资”企业与国有企业间的收益的差异,加大了国民收进分配的不均衡
1.“合资”及“独资”企业与国有企业间坏账提取比率不同,加大了“合资”及“独资”企业与国有企业间的收益的差异,加大了国民收进分配的不均衡性。其原因是“独资”、“合资”企业与国有企业间应付风险能力的差距加进。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农业企业可按年终应收账款余额的1%计提坏账预备,工商企业应按应收账款的0.3%-0.5%计提坏账预备,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如此少的坏账预备金是难以承担坏账带来的风险的。相同情况下,以“合资”、“独资”企业计提坏账预备金可按应收账款余额的3%计报,有的还更高些。这样相比较,对“合资”、“独资”企业发生潜亏的可能性就比较小,应付市场风险能力就较强,而国有企业显然就处于劣势地位。
2.坏除预备金计提混乱,造成资金流失和失控,国家收进减少。坏账预备金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遵循“谨慎性原则”的,不能过高估计和过高提取坏账预备金计提进行监视与治理,以使杜尽企业好账、活账计提预备金的现象发生。
3.部分企业依靠坏账预备金增加企业效益,
放松经营治理。企业建立坏账预备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减税让利手段,增强企业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而支持企业生产。因此,从让利促生产的角度来看,坏账预备金对促生产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部分企业改变了国家关于建立坏账预备金制度的初衷,往往是以此作为增加企业效益的手段。对此,本人以为国家有关部分应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坏账预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及其精神实质的宣传,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为了正确执行这一制度,建议国家税务机关和财政部分监视和协助企业完善财务会计治理,协助企业加强赊销业务的治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四、应采取的对策
1.改进坏账预备金的核算,使之更加公道、完善。具体讲,应答应企业采用国际通用的账龄法计提坏账预备金,与此同时也可采用赊销百分比法和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不能只规定一种方法,可以答应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企业可根据谨慎性与配比的原则,放宽计提坏账预备金的基数,如对企业的预支款、分期应收款,其他应收款等均可列进计提预备的基数。为了充分反映应收账款的真实情况,对应收账款报表应加文字说明。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治理。首先应加强发生应收账款关口的治理,把好赊销关:一是对企业发生的往来业务要建立贸易信誉档案,对客户的信用程度有调查,并给划分等级,根据信用等级来确定销货额度,这样可减少应收账款。二是加强
销售合同的治理,确定公道信用政策,严格销售合同治理,应做得手续完备。齐全,并能够适应市场价变动来确定信用期的是非,避免因市场物价变动而造成贬值和损失。三是建立企业内部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对业务职员要明确谁赊销、谁收款,使每项业务落实到人。四是财务部分经常定期将应收账款按客户、欠款日期列出清单交业务部分,取得联系以便清收欠款。五是鉴戒国际有效做法,即采用现金折扣办法鼓励客户提前付款减少坏账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