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再熟悉(3)
2016-10-06 01:14
导读:按照服务经济理论,第三方物流服务除了具有服务的基本性质之外,还应具有从属性、即时性、移动性和分散性、较强的需求波动性和可替换性,所以第三
按照服务经济理论,第三方物流服务除了具有服务的基本性质之外,还应具有从属性、即时性、移动性和分散性、较强的需求波动性和可替换性,所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必须从属于货主企业物流系统。表现在流通货物的种类、流通时间、流通方式、提货配送方式都是由货主选择决定,第三方物流业只是按照货主的需求,站在被动的地位来提供物流服务;不能忽视第三方物流服务是属于非物质形态的劳动,它生产的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一种伴随销售和消费同时发展的即时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是以分布广泛、大多数是不固定的客户为对象,数目众多而又不固定的顾客需求在方式上和数目上是多变的,它的移动性和分散性会使产业局部的供需不平衡,从而带给经营治理一定的难度。一般企业都可能具有自营运输、保管等自营物流的能力,使第三方物流经营者从量和质上调整物流服务的供给力变得相当困难。
正是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特性对第三方物流业经营治理的影响,要求企业经营者的治理思维和决策必须以服务为导向,把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一个产品,从而关注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当本文将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产品来研究时,就把第三方物流服务看作是可以生产、营销、消费的对象,它是各种有形和无形服务的集合,它包括核心服务、便利性服务和支持性服务。
第三方物流核心服务是围绕输送、保管、装卸搬运、包装及相关信息活动进行的服务。用来方便核心服务使用的附加的服务称便利服务,用来进步服务价值或者使服务与其它竞争对手相区别的服务称支持性服务。将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一个产品来研究时,第三方物流业服务领域的扩大、服务功能的增加应当围绕核心服务,增加便利性服务和支持性服务。例如,在包装箱上标明条形码,使物流过程中的各方都便于搬运和点数;建立方便的订货动态系统,使物流链中有关各方能够迅速获得有关订货执行情况的正确信息;一体化的配送中心的配货、配送和各种进步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会使物流功能向协作化方向发展;提供产品与信息从原料到终极消费者之间的增值服务,提供长间隔的物流服务,在研究货主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流程设计的基础上提供全方位、优质的物流系统服务,会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具竞争实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从属于货主企业物流,是伴随销售和消费同时发展的即时服务。在将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一种产品分析的同时,不能忘记第三方物流服务必须以顾客为导向,即第三方物流服务产品还是顾客感知的物流服务集合。为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产品的分析还必须注重顾客的感知,要分析核心服务及其它服务如何被顾客接受,买卖双方的相互作用如何形成,以及顾客在服务过程中是如何预备参与的。由于只有注重顾客的感知,才能使服务具有可接近性,使各种物流服务的使用感到便利,只有考虑了服务的可接近性、相互作用和顾客的参与,新的便利性服务和支持性服务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竞争上风。
参考文献:
1.李欣,满伶群. 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市场经济研究,2000(6)
2.朱海英. 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J]. 中国流通经济,2000(增刊)
3.洪华,李锦飞. 浅论第三方物流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经济与治理,2001(10)
4. 何曙光. 浅议第三方物流[J]. 商场现代化,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