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营企业的现金治理(3)
2016-10-14 01:03
导读:(一)强化银行现金治理,促进银企合作 1.转变观念,正确熟悉现金治理工作。人民银行和各开户银行要充分熟悉当前加强现金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列进
(一)强化银行现金治理,促进银企合作
1.转变观念,正确熟悉现金治理工作。人民银行和各开户银行要充分熟悉当前加强现金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列进各单位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切合实际的治理考核办法,配备专门职员,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要从大局出发,对大额支现、频繁支现,超范围、超结算出发点支取现金,果断杜尽。在治理方式上,变过往被动的、机构的“卡”和“堵”为主动的、灵活的“引”和“疏”,并摸索出一套以治理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治理的有效做法。
2.加强账户治理,实施重点监视。清理和加强账户监管,是加强现金治理的源头工程和基础工作。把账户治理与现金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民银行牵头,组织辖内金融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账户使用情况大检查,核销一部分不公道使用的账户,特别是对那些有意逃避银行监视,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更应引起关注,规范其账户使用,对***私存现金予以清退,从源头上堵住漏洞,为现金治理创造良好的账户环境。
3.进步储蓄账户大额取现的使用本钱。对储蓄账户大额现金支取实行收费制度,进步我国大额现金使用本钱。规定大额取现收费标准,取现量越大收费越高,从而积极引导企业开立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减少大额现金的需求量,降低金融机构一线职员的工作量,使金融机构职员的精力转移到规范现金支付上来。
4. 调整结算出发点现金限额,限制以备用金用途取现。《现金治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结算出发点现金限额为1000元,随着经济的发展,1000元的取现金额已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目前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个体户之间的贸易交易,多采用现金支付。而开户单位以备用金名义取现,掩盖了现金的真正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月统计表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到宏观经济金融分析。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企业要多方面多渠道地加强现金治理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现金治理。民营企业一般受业主一个人支配或几人支配,从对治理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讲,都不愿意建立严格的控制或不遵守业主自己建立的控制,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如一人说了算,人事政策上重忠诚、轻才能,现金治理不规范。企业应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公道分工的基础上,授予各层次治理职员相应的批准权限,赋予相应的责任。不经正当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批准权的人,只能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批准。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保持公道的现金储备流量。很多民营企业都有一个比较片面的资金本钱观念,就是以为钱放在账户上不生钱。为了降低资金占用本钱,进步资金使用的效益水平,企业一旦账户上有点多余的钱,就想到处投资,实现钱生钱的目标。实际上,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讲,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储备(包括公道比例的股票、短期债券等类现金资产),对于维护企业总体效益目标及财务安全性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因此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储备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要留意处理好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来源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追求目标(指生产经营类企业)。一个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产生正常的现金流量,而是依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来支持成长和发展的企业,其终极将会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抛弃。
3.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治理,保持良性现金流量。近年来,很多民营企业陷进经营活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治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治理,尽可能压缩过期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治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治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现在有些企业对流通资金和营运资金(包括存货、应收账款或者现金流量)的治理很弱,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多是资产总额、营业额、没有关注到良性现金流量题目,没有夸大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企业比较夸大财务方面的指标,所追求的是资产总额(总资产),或者是销售额,没有从企业治理方面设立一些目标,比如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存货、应收账款总体的回收期到底要多久,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现金流量的治理方面有一个缺口,没有很好地治理好现金流量,终极导致了不良现金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