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制度化——企业文化成功变革的关键(3)

2016-11-07 01:05
导读:(5)发展激励。发展激励来自于员工实现自身“增值”的需要,企业的学习与培训是为了提升员工的竞争力,为员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但这仅仅是基础

  (5)发展激励。发展激励来自于员工实现自身“增值”的需要,企业的学习与培训是为了提升员工的竞争力,为员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但这仅仅是基础。要真正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同,自己的人生远景是与企业的发展同步的,企业必须实现价值分流。价值分流也就是价值多元化,指企业对员工的价值取向建立多种评价体系。也就是要使每个人都乐意往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真正作到人尽其才。在很多国有企业,官本位思想依然十分严重,很多优秀的人才为了获得较高的地位和收进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专业工作,从而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所以,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地岗位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比如实行学历补助、评定技术专家、技能专家、教授技术职员和学者工程师等等,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前途,都有一个奋斗目标并将企业作为实现人生目标、价值实现的舞台。
  潜能制度并不是文化制度化的目的,它是将文化与制度结合践行、企业价值观保障治理制度的贯彻执行的一种治理方式,它终极的目的也是文化制度化的目的,是开发员工的潜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假如一个企业的治理制度能够在以上五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就标志着它的制度体系已近于“潜能制度”,企业文化制度化的调整与变革已日趋成熟,文化与制度的紧密结合必定使双方都得到员工的认可,从而挖掘出员工的最大潜能,不断创新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企业文化制度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一些其他的因素如企业家、强有力的执行型治理职员、执行的力度、员工制度意识的培养等都会影响制度化的进程。要实现文化与制度的双赢,必须循序渐进。当企业倡导的价值观或理念经过制度化过程已经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当遵守制度已经变成员工的“习惯”和企业的“文化”时,企业的员工必定会带着无穷的精力、积极的心态、强烈的发展意识投进到不断的创新中往,为企业通过创新赢得竞争上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 北京:中国出版社,2003
2 董强.也谈青岛现象[J].中外企业文化,2004(3)
3 戚小仙.同等——纽柯文化的核心(上)[J].中外企业文化,2004(8)
上一篇: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不足及改进 下一篇:没有了